一場揮拍自如的「障」

每屆奧運過後,緊接着是殘奧;但殘奧過後,還有「聽奧」(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般人對「聽奧」這個賽事比較陌生,甚至以為它即是「殘奧」,因此作為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的陳穎心(穎心)和聽障乒乓球運動員的張彥德(Duck)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重新認識聽障運動員,從而支持聽障人士、甚至對弱勢社群關注多點。他們即使寂寂無名,仍一直默默耕耘,緊握着「無聲勝有聲」的信念去追夢——他們是香港聽障運動員。

DeafOlympics

羽之蛻變 – 陳穎心

「副校長說我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人。」26歲的穎心是位滿腔熱血的運動員,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本身懦弱怕事的她,因接觸到羽毛球,才慢慢為她的人生帶來了憧憬;本身懦弱怕事的她,經歷過多場大小賽事,變得雄心壯志,充當了香港代表隊隊長的角色,希望為聽障運動員謀福祉,得關注。

陳穎心 / 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兼代表隊隊長

陳穎心 / 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兼代表隊隊長

觸動心靈的羽毛:尋找人生目標

「我小學時已經想打羽毛球校隊,但因自己是聾人而作罷。」家人就是穎心的動力來源之一,胞姊(Ginnie)因為想令穎心的童年填上色彩,故經常帶她打羽毛球,沒想過接觸後她便拍不離手;經家人多番鼓勵下,穎心於中一時加入了羽毛球和籃球隊,令她的心靈慢慢打開。

失而復得:羽毛球是人生色彩

穎心於中四後便輟學,同時放棄了一直堅持的羽毛球。離開校園生活後,穎心在社會打滾,從事過飲食業、倉務、文職等,本以為建立過的自信可在社會上大派用場,但她仍敵不過人家歧視的目光;每每下班回到家中,昔日經常灑淚的情景再次出現,又再次把自己鎖在房間中抱頭痛哭;Ginnie眼見胞妹的情況,不忍她離開羽毛球,遂嘗試帶她到教堂清靜沉思路向,「她三年沒有打波,人生再次灰階起來,我便鼓勵她再次拿起球拍,重拾自信」。

陳穎心 / 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兼代表隊隊長

 

克服自己:跌宕過後就要努力

穎心於2016年加入聾體會,其努力用心的表現打動不少圈內的運動員,為了不讓自己再次墮入悲觀的漩渦,她把「相信自己」、「堅持」等勵志的字句印成貼紙,分別刻在經常戴上的手鐲和羽毛球拍,時刻提醒自己做人的目標和意義。

「初次接觸穎心,發現她努力不懈,她身上綻放出一度強光!」聾體會羽毛球隊委員兼運動員盧啟進Michael深受穎心感動,自她由訓練班到第一次代表香港出戰2016年土耳其聽奧,Michael 可說是她的戰友,與她經歷了出戰的歲月,「只能說她很有理想,為着目標不斷進步,更變得開朗的帶動他人努力進步。一年的訓練就能達到國際水平,可見她的『火』燒得強勁」;Michael更笑言他自愧不如,將來日子他雖退居幕後,但相信交棒給穎心必定令香港聽障羽毛球隊,以致其它運動隊有新的動力。

張彥德 / 香港聾人聽障乒乓球球運動員

張彥德 / 香港聾人聽障乒乓球球運動員

乒乓滿途 – 張彥德

從小性格相對我行我素,對於別人的眼光她都不以為意。33歲的張彥德(Duck)因喜歡打乒乓球的速度感,覺得乒乓波的滴答聲悅耳,就選擇了這個運動。雖然Duck 出戰不多,成績平庸,背後付出的絕不比其他人少;但現實是無情﹐每當她想進步突破就遇上阻礙,現時的她無奈退居幕後,待2025年的聽奧過後,Duck 便會正式告別運動員生涯。

張彥德 / 香港聾人聽障乒乓球球運動員

張彥德 / 香港聾人聽障乒乓球球運動員

喜歡就去做:若不接受自己誰來接受我

「我小四已經開始打乒乓球了。那時學校只有兩張乒乓球枱,我便和同學玩起來。」Duck 小時候沒有因自己缺陷而自卑,她更主動發掘自己的興趣,希望變得與其他人無異;體育老師見她發揮得不錯,便邀請她加入校隊,後來她還得到小學傑出運動員的獎項!

到了中學,Duck 沒有離開過乒乓球,升上中一不久便主動報名加入校隊,繼續在自己的興趣上發光發熱,「其實『上下旋』的聲音根本聽不到,但幸好乒乓球場細,比較應聲,再透過觀察對手的一舉一動,就能發揮出來」。中學期間,Duck 參加了多場學界賽事為學校爭光,充份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除了乒乓球外,她還加入了籃球隊,透過運動增加自信,亦能了解別人。

屢敗屢戰: 贏輸不重要

完成會考後,Duck便離開學界賽事,積極放眼國際賽事。中五最後一場的學界賽事,亦是她第一次出戰2005年澳洲聽奧會;縱使沒有獎牌,但她卻十分興奮:「 可以代表香港,就足以證明自己的實力能符合國際水平。」

經過2013年的保加利亞聽奧、2015年亞洲聾人運動會等,她都與獎牌刷身而過,「灰心?一定有吧!深知自己欠缺實力,便盡力去做,為香港爭取好的國際名次罷。」Duck 的努力不能淺易解釋,但她輸了又會再去試的心態實在令人鼓舞,但礙於自己已是上班族,生活難免有制肘,「要為國際賽準備,就必需下班後去訓練,日日如是,但無奈資源不足。」

本來她可以參與2009年的台灣聽奧,但由於當年聾體會重組,資源分配欠奉,出戰的聽障運動員需要支付接近全費訓練及機票住宿等費用,像Duck 狀況的運動員,礙於金錢問題未能參加賽事。

退居幕後:我不想後輩與我的下場一樣

運動員面臨資源問題不是新鮮事,她分享一次與殘奧代表隊一同參加比賽的經歷——殘奧運動員的資源問題和支援早前備受關注,沒想到低處未算低,與之相比聽障運動員更甚:「那一年是我第一次參加賽事,那時恰巧與蘇樺偉一行人同一航班。眼見他們都有隨隊教練及物理治療師,而我們什麼都沒有,那次比賽真的令我們束手無策!」第一次參加國際賽事就失手,在欠缺教練指導的情況下,聽障乒乓球代表隊只好自己執生,「就連殘奧隊的教練們也表示驚訝,為何我們什麼支援都沒有,我不禁反問自己『難道沒有體院真的差那麼遠嗎?』」。

盧啟進/聾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

盧啟進/聾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

盧啟進:走入體制

「看到穎心的堅持,阿Duck的無奈,其實香港聽障運動員真的是『零』,我想為大家爭取!」盧啟進Michael是聾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同樣是一位社工;本身亦是羽毛球運動員的他,曾經是亞洲區排名第五,但後來他認為背後的角色比前線重要,為聽障運動員謀福祉是頭等重要的事。

作為聾體會委員,Michael是教練和隊員的橋樑,從中為兩者協調,並鼓勵運動員練習,「做一個強勁的後盾要有系統的計劃。我會視聽奧是『final exam』;聽障亞運和世錦賽是『test』。」Michael 早已發現香港聽奧運動員比殘奧運動員的待遇更差,聽障運動員沒有體院的配套設施訓練,撥款亦受制於康文署,致令聽障運動在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大家明白『要有好的待遇,就必需有好成績』的道理,但可笑是連第一步都不給予支援,那大家又如何努力?這是相輔相成的。」

至於吸納新血同樣是聾體會面對的難題,Michael亦明白聽障人士要成為運動員似是天荒夜譚,但他與總會積極向外界推廣聾體會,如引進躲避盤、芬蘭木柱等新興運動,從而推廣聾人體育:「我們正積極去派單張,更會到中學推廣聾人運動,用梯隊形式進行,由訓練班做起,再發掘有興趣的學員邀請他們入隊。」

(本文完整版收錄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1年11月號)

Text : Dorz
Photo: Olddog
Design: Yv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