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零光片羽

心之零光片羽
今屆東奧,港隊在多個賽事取得佳績,凱旋回歸。其中羽毛球賽事雖未有獎牌奪得,但無論雙打賽的「鄧謝配」,抑或單打賽的伍家朗,他們的表現足以感動市民。港隊運動員的努力亦同時令奧運熱潮未減,全城亦掀起一股運動熱潮。心臟科醫生郭應龍是羽毛球「波友」,他提醒患有心血疾病人士應避免做劇烈運動,以免有生命危險;而高膽固醇人士,運動會令心血管系統帶來裨益,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

郭醫生指即使羽毛球是容易上手的運動,但千萬不要低估其潛在風險。除了「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之外,更要留意身體所承受的能力。他約兩星期打一次羽毛球,或是盡量每日緩步跑35分鐘,以維持自己的心肺健康,但無論打羽毛球或緩步跑需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其實都要睇返自己當日嘅體力情況、情緒、氣溫、天氣先決定打唔打波,會影響自己打波嘅狀態。」

羽毛球與心臟病的關係
「我有兩位中學老師先後在羽毛球場上突發性心臟病,最後搶救不治」郭醫生說。他解釋,做運動時不能「一開始太chur」,要令心臟逐漸適應,以免它負荷不能;另外,心臟病患者的血管內或會積聚斑塊,有機會造成血管爆裂,產生的血塊更可能會堵塞血管導致心臟病發或中風(1)。由此可見,心血管病嚴重、曾經通波仔的人士做運動要額外留意,不適宜做劇烈運動(2) ,如羽毛球這類需要不斷跑跳的運動,只可輕微「猜波」。

郭醫生續指羽毛球與網球同是特別的運動,需因應不同的對手,配合快且強的爆發力,「羽毛球要不斷咁打前打後,短時間內又咁突然嘅體力運用,如果熱身唔夠,心臟會容易負荷唔到」,故他提醒大家要有足夠熱身,建議運動前至少熱身5分鐘,逐漸適應運動強度以減低受傷甚至心血管阻塞的機會(2)

他補充,心血管收窄又稱「粥樣硬化」,心臟病患者做劇烈運動有危險性,因運動時會令血壓升高,血液需求相對增加,但礙於血管收窄令血液供應不及,出現心肌梗塞,嚴重更會造成心臟肌肉壞死(3)

運動與膽固醇
「粥樣硬化」通常由三高引致,若飲食、運動和藥物三管齊下,有助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壓,更可預防心血管疾病(4)。郭醫生指透過研究分析,血脂可大致分為高密度膽固醇 (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 (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5),而這三種類別中,低密度膽固醇多寡直接影響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風險(5);但其實體內的膽固醇約4至8成由身體自行製造,會受基因所控制使各人有所不同,而其餘則由食物攝取所得(6,7),「都會有和尚尼姑,或其他素食者有高膽固醇問題」。至於運動能否有效減低壞膽固醇,郭醫生則指,據大部份醫學實驗顯示,運動的確對降低壞膽固醇有一定幫助,但對心血管系統更有裨益(5),而要控制壞固膽, 藥物的使用較為有效。

藥物控制膽固醇
現時有三類常用的膽固醇藥物:他汀類(Statin)、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及PCSK9抑制劑。

一,他汀類藥物有助減低壞膽固醇在肝臟製造,單服用他汀類藥物可降低35%-50%壞膽固醇,常見副作用包括肌肉痠痛及肝酵素升高。醫學界至今對其影響肝功能的原理仍未完全掌握,有待學者研究(5)

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令腸臟減少吸收壞膽固醇,可額外降低壞膽固醇水平約15%,常見副作用包括腹部不適或腹瀉,亦會令肝酵素升高(5,8)

三,PCSK9抑制劑能夠提升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水平,使它恢復清除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功能。這類藥物可額外降低壞膽固醇水平約50-60%,其安全性良好,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有機會出現短暫輕微紅腫及流感樣病徵(5)


心臟科醫生郭應龍


郭醫生補充,膽固醇的多少因人而異,不同年齡對膽固醇的需求大有不同,如小朋友需要較多膽固醇幫助腦部發育,發育期過後相對需求便會愈來愈低(9)。另外他重申,雖然運動對降低壞膽固醇作用不大,但亦有一定幫助,而且能促進心血管健康(5),籲大家不要輕視運動的重要性,同時切記要量力而為。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101172-1.0-10/2021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Stroke. https://www.stroke.org/en/about-stroke/stroke-risk-factors/atherosclerosis-and-stroke. Accessed October 25, 2021.
  2. Department of Health. Recommendations for Prescribing Exercise to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https://www.chp.gov.hk/archive/epp/files/DoctorsHanbook_ch8.pdf. Accessed October 25, 2021.
  3. Thompson PD,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5(17):2358-2368.
  4. Arnett DK, et al. Circulation. 2019;140(11):e596-e646.
  5. Mach F, et al. Eur Heart J. 2020;41(1):111-188.
  6. Harvard Health. How it’s made: Cholesterol production in your body. http://www.health.harvard.edu/heart-health/how-its-made-cholesterol-production-in-your-body. Accessed December 14, 2020.
  7. DeAngelis AM, Roy-O’Reilly M, Rodriguez A. Biol Reprod. 2014;91(5):117-118.
  8. Nutescu EA, Shapiro NL. Pharmacotherapy. 2003;23(11):1463-1474.
  9. Björkhem I, Meaney 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24(5):80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