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權泡沬已過?

自 90 年代起,足球賽事電視轉播權金額一直隨足球運動全球化及普及化而水漲船高,亦令世界足球壇在這數十年間產生前所未見的巨大變化。但近數年起,這隻「會生金蛋的鵝」似乎神奇不再。

本文面世之時,疫情下首個完整球季將踏進尾聲。說穿了,在疫情肆瘧下歐洲球季仍能完整完成,除牽涉利益太多,球壇「too big to fail」,實在不能想出第二個原因。事實上,這個非一般球季已證實如沒有龐大電視轉播費用支撐,職業球壇根本不能運作,反而其他收入如商業贊助、門券等在今年雖因多種原因而驟減,球會在缺少這類收入下依然能勉強生存,更證明直播費用的重要性。

今年夏天即將迎來延遲一年的歐洲國家盃,亦令筆者回想起 25 年前,1996年英格蘭主辦的歐洲國家盃。這一屆最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除決賽周增大規模至 16 隊,在香港亦是首次有收費電視作全程直播,在網速緩慢的年代,如沒安裝收費電視便無法收看直播!這是在串流盛行的今天不能想象的事情。而因發現「獨家」對直播球賽的重要,90 年代起球賽轉播金額有增無減,直至近年情況才開始有變。

近二十多年轉播金額在世界各地均以幾何級數上升,以香港這個只得 700 萬人口的巿場為例,早年轉播權易手,據報導三年的轉播費竟然高達接近 40 億港元!照常理估計也明白這是難以回本的投資,結果投得轉播權的媒體公司在三年英超轉播合約未滿下,亦宣告因未能「找數」而「熄燈」。「爆煲」情況並非香港獨有,單在 2020 年,投得法國甲組聯賽本土轉播權的 Mediapro 亦同樣因財困需中止轉播協議,受牽連的除一眾觀眾,一眾法甲球會亦因預料將有豐厚轉播收入而作相關部署,因而大失預算,預計今年夏天將有不少法國球隊將被迫出售球員彌補。放眼亞洲,中國國內轉播英超也發生「走數」事件,令轉播金額大降。在疫情影響下,相信同類事件只會更常見。

日趨進步的資訊科技令串流及點播成為觀眾新常態,亦令體育直播生態開始改變。球迷除每場球賽也可輕易找到非法直播串流,智能電話及社交媒體風行亦令大家專注力下降。一場 90 分鐘的球賽,還有多少人會正襟危坐地、目不轉睛地觀看?反而,一邊睇波一邊在各社交媒體互動可能更重要!以往,球迷焦點往往是令人引頸以待的周末賽事,但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每天24 小時球迷也可從不同渠道接收他們喜好的相關資訊,直播賽事雖未至於變成「配菜」,但現在也可能只算是自助餐中的其中一道菜式!要支持心愛的球隊、聯賽,觀看直播並非唯一法門,獨家直播在球迷心目中重要性調低,對轉播機構的價值亦隨之而降。

近數個球季開始,本港歐聯、意甲、法甲等頂級賽事轉播權早已不再獨家,觀眾可自行選擇平台收看,可見除英超,擁有獨家轉播權已不是「上客」的主要賣點,就連五年前的歐洲國家盃,也破天荒地有兩家收費平台同時轉播。背後原因相當簡單:賽事版權持有者依然獅子開大口,但各平台根本認為「獨家」已沒叫座力,情願與競爭對手瓜分轉播權省卻支出,也不願為獨家銜頭付出額外費用。

串流平台如 Netflix 的盛行,對足球界亦會有一定影響,觀眾開始習慣觀看網上內容,連香港超級聯賽已有幾年沒有電視台轉播,只限網上直播。有趣的是,三月的一場本地榜首大戰傑志對東方龍獅,亦錄得超過一千位球迷付費觀看的數字!遠在英國,一眾低組別球會也開始採用逐場收費的轉播模式,最近看過一些英格蘭乙組球會的串流觀眾數字,每場其實也是一千人左右。據聞英超亦曾研究開拓一個如 Netflix 般的串流平台,只是主流聯賽的轉播權售賣形式已相當成熟,兼有部分巿場仍樂於競投轉播權,因此時機還未成熟而未實行。相信由球會或賽會安排串流直播賽事將成新常態,這也是球壇及觀眾生態不斷變遷下的必然結果。

Design: Yv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