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青會全紀錄】港將血與汗的交織 創出四十八面歷屆最多獎牌佳績
【學青會全紀錄】港將血與汗的交織 創出四十八面歷屆最多獎牌佳績
【學青會全紀錄】由全國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青年運動會合併而成的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於十一月十五日落幕,香港派出七百二十名運動員競逐公開組及校園組共三十四個項目,經過十一日的賽事,港隊奪得十金十五銀廿三銅共四十八面獎牌的佳績。香港運動員以體育精神、奮勇上進及力求突破的心,創下出色成績和驕人紀錄,讓我們回顧一眾港將的精彩表現。

校園組:
先是為獎牌榜進帳最多的大項—游泳,中學及大學組泳手共奪得六金六銀八銅,於學界比賽已成績出眾如張智傑、李芯瑤、馬紫玲等熟悉的名字接連出現在獎牌榜及破紀錄名單上,李芯瑤共奪得三項接力賽銅牌,及個人賽的一金一銀,獎牌數最多。大學組也不遑多讓,有陳鎡樵於100及200米背泳封王,卓銘浩於自己主項100米及200米自由泳奪得一銀一銅。香港泳隊出色的成績讓全場留下深刻印象。



張智傑
羽毛球同樣橫掃獎牌,奪得兩金三銀一銅共六面獎牌。大學組於男子及女子團體賽分別獲得一銀一銅,而單項賽男女子混合雙打跟女子混合雙打賽況一樣,決賽均是港隊內戰,由香港包辦冠亞軍,可見雙打實力雄厚。



武術方面,何証騫一枝獨秀,獨取自選劍術及自選槍術的一金一銅,證明香港運動員亦可於高水準的國內武術比賽贏取獎項。

何証騫
足毽一共有五面獎牌進帳,包括一銀四銅,大學組男女混合雙人賽由黃麗青及劉宇浩奪銀,其他四項包括女子雙人賽,女子單人賽,中學組男女混合雙人賽及男子三人賽。

(左起)李柏弦、曾善營、閻諾、林婉萍、鄭炫、黃麗青、劉宇浩
公開組:
公開組游泳的香港參賽運動員較校園組少,仍有世青蛙王麥世霆於100米蛙及200米蛙摘銀,兩項賽事中同樣僅次於南京市的董志豪。


葉德朗於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鐵人三項男子十二至十五歲短距離組已奪過金,相隔四年他再度奪獎,於今屆的男子個人賽以0:58:59奪得銅牌。
另一大項田徑共收穫三銀四銅,其中三面獎牌來自接力賽,女子4x100米接力及4x200米接力均奪得銀牌,男子4x200米接力則奪得銅牌。廖曉朗在男子110米欄奪銀,並打破香港U20青年紀錄,這是他個人最後一場青年組別比賽,對於將升上公開組的他意義重大。白凱文於女子100米欄摘銅,同樣打破香港U20青年紀錄。另外兩面銅牌分別來自男子跳遠的林銘夫及女子跳遠的賈慧妍。

(左起)廖曉朗、白凱文、賈慧妍、林銘夫



陳一樂、葉景維、 梁靖恆、吳君浩

劍擊方面,薛雅致在銅牌戰中扭傷足踝,仍堅持強忍著痛傷,成功在女子個人佩劍摘得銅牌。
羽毛球有吳英倫在男子單打擊敗北京朝陽區陶宇飛,為公開組取得第一面銅牌。

香港派出年輕四人團隊沈憶淇、俞欣然、安呈赫、肖竣元參加馬術場地障礙團隊乙組,最終以總共零罰分佳績奪得金牌,為香港馬術隊於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贏取首面獎牌。

俞欣然

港隊在網球取得兩面獎牌,由沈凱亮、譚善恒、 鄭肇致、張毅愷、 李鉅智出戰的男子團體賽獲得銅牌,雙打組合鄭肇致及張毅愷繼團體賽的雙打賽事後,再出戰男子雙打單項賽,同樣奪得銅牌。

運動員在賽場上揮灑的血汗,努力爭取好成績的面貌,讓空洞的得獎數字具有意義,展現出香港運動員追求突破,對表現有要求。不論得獎興否,運動員的努力和付出同樣值得欣賞,值得我們一一紀錄,希望各位繼續支持和鼓勵正在奮鬥的香港運動員。
公開組得獎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園組得獎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共48獎牌 (10金15銀23銅)
Text: Keission
Photo: Conrad、Lucien、Olddog、康文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