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中學學界加五人足球有冇得諗?|Junior道場
拋磚引玉 中學學界加五人足球有冇得諗?

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下稱:學體會)所舉辦的中學學界足球賽事,傳統上都是十一人制足球。今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大埔及北區分部在學體會名義下,破天荒舉辦了實驗性、非納入正式項目的學界五人足球賽,高級組、初級組及女子組合共四十三隊參賽,囊括了大部份大北區的中學參與,合共六個比賽日的賽事。賽事召集人張梓烽老師(下稱:張sir),分享舉辦這賽事的心路歷程。

張梓烽小檔案
學體會大北分部足球賽事召集人
全新界區保齡球賽事負責人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體育老師及足球隊領隊
前黃大仙青年隊教練
於中學發展五人足球的需要
張sir指現時香港小學全面推行學界五人足球賽,中學學界卻沒有設立每區恆常的學界五人賽,張sir認為這是斷層:「一些球員的風格和能力較適合五人足球,到中學缺少參與機會相當浪費。」非學體會所舉辦、非分區性質的「賽馬會五人足球盃(學校組)」,是中學界別較為知名及參與度高的五人足球賽,全港有志參與五人賽的中學都能報名,然而張sir指賽事吸引如拔萃男書院、聖若瑟書院及英華書院等名校參與,不時出現強弱懸殊太大的戰況,對於一些「平民學校」的學生來說,雖然能擴闊視野,但未必能享受比賽的樂趣。
張sir曾與晉峰足球會總監、曾主力培訓五人足球員的何信賢合作,並將五人足球帶到他所執教的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並有超過十年於校內舉辦小學五人邀請賽的經驗,成為今年舉辦大北學界五人賽的契機:「不少大北區的中學校隊都因人數不足而未能成軍,令愛好足球的學生失去享受學界比賽的機會。不少學校則勉強加入其他運動隊伍成員以湊夠人數,最後於學界賽大敗於較優秀的對手,而五人足球賽較易齊集真正的球員,減少強弱懸殊令學生失去興趣的情況。」張sir也認為從資源的角度,發展十一人足球需要租用場地,五人足球則只在需在面積相若的學校籃球場已能進行,較易於發展。

為五人賽納入學界正式項目走出第一步
單單空想當然容易,今次張sir嘗試踏出「第一步」,執行上也遇上難度:「最大的問題必定是裁判,首先賽事同時於場地中兩個球場進行,合共六位球證,而平日的下午大部份球證都需要上班,而且擁有五人足球球證牌的也不多。」由於小學全面推行五人足球,為滿足大量裁判需求,學體會推出了十一人過渡五人的裁判課程,較足總的正式五人牌寬鬆。「加上有幸我在裁判界有一定的人脈,而我亦有舉辦五人賽的經驗,因此獲學體會准許嘗試下,今年把心一橫舉辦。」
張sir曾以實驗性質舉辦全新界區保齡球賽事,時至去年終於被學體會納入成正式項目,直言今次也是「膽粗粗」的心態,發起是次五人賽,希望在學校參與度、賽事順暢度、時間控制和低退賽及失場率等方面有理想的表現,幾年後能成為正式項目,屆時便能得到學體會資源,每年恆常舉辦:「學體會有協助是次賽事舉辦,但資金方面,現時都是參與學校支付參賽費及每場球證費的方式,自負盈虧進行。」張sir計劃來屆五人賽的時間,如學界十一人賽事般分佈於學季,而非今次集中在暑期之前:「由於一些學校的教練在這時間離港參與遊學團,如今年大北區學界亞軍心誠中學,不然參與學校的數目會更高。」張sir希望大北區五人賽可成功,並啟發其餘五個新界分部一起舉辦學界五人賽,更希望將來有全新界地域的五人冠軍賽,更廣泛地於學界推廣五人足球。
學界五人賽恆常化,張sir除了希望喜歡和適合踢五人足球的人能夠於中學繼續參與,同時也提升新界區的學界氣氛:「大北區為例,十一人足球賽的觀眾稀少,球場大也較難積聚人氣,但今次五人賽四間學校同時進行,加上前後場次的學校,至少有八間學校的球員聚集在較小的場地,氣氛較有保證。」張sir指傳媒多集中報導港九區的學界賽,新界相對沒有迴響:「今年四月新界地域學界保齡球賽,林諾謙同學取得三百分滿分奪冠而得到傳媒報導,是少有新界區的學界賽事和學生運動員得到關注。」張sir指如果學界五人賽能帶出氣氛、外界關注,是對新界區的學生運動員的嘉許和支持。
參與者感受


彭梓鍵 |
叶佳 |
|
我們校隊的初級組人數不足而未能出戰七人學界賽,今次能令他們得到享受比賽的機會,另外我們今年高級組靠五至六個有基本球技的球員,只踢到八強,來到五人賽球隊的水準也提升。 |
對初學者來說五人足球較十一人較易上手,全世界發展足球也先從五人足球、甚至三人足球開始。而且五人場地細,觸球次數多,入球也多,球員能更加享受比賽。 |


鄔智銘 |
張志勇 |
|
水準較十一人學界高,畢竟校隊未必常租用到十一人球場,而球員平日則能於石地街場操練五人球感。學界初級組的七人制足球僅是香港文化,非五人足球般被國際認可,因此也支持繼續舉辦學界五人賽,正如學界排球也能劃分五人室內排球及二人沙灘排球賽。」 |
混亂。大會太遲到場佈置,以致己隊賽事延遲了十五分鐘,球員白白因炎熱天氣耗費體力。另外初賽時大會不設擴音器召集不同學校球員,加上只有一間學校的教練及幾位學生負責籌辦,根本無瑕監察兩場同時進行的賽事。然而首次舉辦,可當作吸收經驗,建議將來更多學校派員協辦。 |


何遨軒 |
蘇祈倡 |
|
|
自己較享受踢傳統學界賽,因在球會也習慣踢十一人,但也享受五人足球全隊齊上齊落,緊湊的感覺。 |


張國鋒 |
蔡祖軍 |
|
得到是次賽事冠軍是我中學運動生涯一大榮譽。賽事值得繼續舉辦,因為五人足球於香港也愈來愈普及,另外舉辦更多學界賽事對香港足球發展有幫助。 |
非常享受!自己更愛節奏快、觸球次數多的五人足球。當然爭取十一人和五人學界的冠軍同樣重要。 |
比賽戰報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高級組
冠軍: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亞軍: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季軍: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低級組
冠軍: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亞軍: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季軍:粉嶺救恩書院

粉嶺救恩書院
女子組
冠軍:粉嶺救恩書院
亞軍:新界喇沙中學
季軍: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Text: Leo
Photo:Peyton
Design: Yvon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