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運動首次納入「M」品牌活動 IBF殘疾人保齡球世錦賽落户啟德體育園

殘疾人運動首次納入「M」品牌活動
IBF殘疾人保齡球世錦賽落户啟德體育園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中國香港保齡球總會主席劉掌珠、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徐曉露及香港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出席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記者招待會,並擔任主禮嘉賓。

M品牌活動之一的「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將於2025年1月17日至24日假啟德體育園,設有四十條球道的Top Bowl保齡球場館舉行,此賽事首次由香港主辦,亦是香港首次將殘疾人運動項目納入大型體育活動盛事。今屆賽事首次由亞洲地區成功申辦,屆時將有十八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瑞典、芬蘭、日本等,約一百九十名運動員來港爭奪殊榮。港隊將會派出十三男九女共廿二人代表隊出戰。

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共分為七個組別,TPB1、TPB2 及 TPB3 為三個不同程度的視障運動員組別的賽事;TPB4 將細分為國家隊及特殊奧運非國家隊的智障運動員組別的比賽;身體殘障運動員組別分別為 TPB8 輪椅運動員,TPB9 下肢殘疾運動員及 TPB10 上肢殘疾運動員組別的比賽。市民可免費到場觀賞是次賽事。

是次賽事港隊的參賽陣容共有二十二人,包括在第一屆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奪得四面金牌,並在二零二三年 IBSA 世界運動會奪得兩面銀牌的 TPB3 組別運動員張凱童,及在第一屆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奪得兩金一銀的 TPB10 組別運動員周培堅。女子組方面亦有不少好手,如第一屆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一金一銀得主,並在二零二三年 IBSA 世界運動會奪得兩面銅牌的 TPB1 組別運動員劉曉真,及在第一屆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奪得兩銀一銅,並於二零二三年 IBSA 世界運動會奪得一銀兩銅的 TPB2 組別運動員文瑞詩等。

港隊將派出廿二人代表隊出戰是次賽事

一眾運動員出席於17日舉行的記者會,分享賽前感想,張凱童有不同大賽經驗,他對上年世錦賽最深刻,「即使在賽前試過賽道及比賽用油,但到正式比賽時,完全不同,要臨時應變並作出調整。對於近年取得好成績,我希望感謝自己及教練團隊,以及市民的支持。」是次賽事在新落成的啟德體育園Top Bowl保齡球場館舉行,張凱童及其他保齡球港將早前已試過一次賽道,「賽場有無障礙設施,自己比較怕光,但賽場燈光柔和、非常合適。另外自己感覺球道的助跑區域較滑,始終要時間適應新場地,要再作調整,預計賽前會有一至兩星期到場練習,提早熟悉場地,這也是其中一個主場優勢,另外家人可隨時到場觀賽,支持自己,現在很期待比賽。」凱童形容於主場比賽非常舒服。另外,周培堅及葉翹銘認為在主場出戰不用顧慮水土不服的問題,有利發揮,他們希望戰勝各隊強敵,包括瑞典隊,目標為衝擊獎牌。

2023年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金牌得主張凱童(中)、2024年巴黎殘疾人奧運會輪椅羽毛球銀牌運動員陳浩源(左)、硬地滾球金牌運動員何宛淇,以及2023年世界保齡球錦標賽金牌得主胡兆康分享作為運動員的心路歷程。

為配合賽事,香港賽馬會支持中國香港保齡球總會推行「賽馬會 IBF 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社區計劃」。計劃將舉辦一系列活動,以提高香港市民對保齡球的認識,包括從今天起至十二月二十日在奧海城二期舉行為期四日的體育與文化攤位展覽及迷你保齡球體驗活動。這是球會首次在購物商場裡舉辦展覽攤位,屆時將會設有三條迷你保齡球道供公眾試玩,旨在將殘疾人保齡球運動帶入公眾視野。二零二三年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金牌得主張凱童、二零二四年巴黎殘疾人奧運會輪椅羽毛球銀牌運動員陳浩源、硬地滾球金牌運動員何宛淇,以及二零二三年世界保齡球錦標賽金牌得主胡兆康,亦被邀請出席分享會及體育與文化攤位展覽的開幕儀式。

何宛淇在現場的迷你保齡球道試玩

「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獲「M」品牌認可,協助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體育盛事之都的形象。獲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頒發的「M」品牌,標誌著緊張、精彩、刺激的大型體育活動。

按此瀏覽更多「M」品牌大型體育活動:www.mevents.org.hk

QR Code

Text : Keission
Photo : Luc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