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第三度主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辦更高水準賽事

港第三度主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辦更高水準賽事

港第三度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港第三度主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港隊首日賽事旗開得勝,在女子初級少年組由戴紫盈以45.24分奪冠。

2024亞洲公開花樣滑冰錦標賽於9月2日至5日在九龍灣Mega Ice舉行,為香港繼2008及2017年後第三次主辦此賽。今屆賽事有16個國家及地區參加,包括澳洲、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等,總參賽人數達132人。中國香港滑冰聯盟主席葉丹丹指主辦亞洲公開花樣滑冰錦標賽如此大型高水準的賽事毫不簡單,但對香港的滑冰發展有眾多好處,盼於不久將來香港能主辦更高水準的世界賽。

葉丹丹對主辦賽事期望甚多:「其一是可以令經驗較淺較年輕的運動員有機會與世界級選手同場較量,這亦是主辦比賽的主要目的。他們每次在同一冰場上比賽,都能有所進步及學習,因此每次與高水平選手比賽的機會,都非常珍貴。」她期盼於不久將來香港能主辦更高水準的世界賽。

港第三度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左起)郭幸儀、葉丹丹

除了希望本港運動員能從比賽中汲取經驗,繼續成長及發揮潛能外,她亦指本港現有很多出色及世界級的精英選手,更曾五次取得冬奧資格,希望大眾能關注他們的成績,並了解到香港對正規溜冰比賽場館的需求,「有了08年及17年以往兩屆主辦賽事的經驗,這次應付較為自如,感謝政府及場地提供方。我認為場地為舉行每項體育賽事的最主要一環,近年香港規劃了不少體育場館,我希望香港溜冰運動於不久將來有機會擁有符合正式規格的體育場館,如此一來,便能主辦更高水準的世界級花式溜冰賽事如大獎賽、四大洲錦標賽及世界錦標賽。」

至於年僅13歲,去年在全國花樣滑冰少年錦標賽奪冠的郭幸儀分享近來以穩定發揮自己的水準為主要目標,她於年頭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指希望自己的「勾手三周跳接連外點冰三周跳」發揮得更好更穩定,「為了使我的演出更好,動作表現得更穩定,我會針對個別動作反覆練習,若練習同一動作時遇上瓶頸,我會先練習其它動作,回頭再練習表現得差的動作。」她希望在是次比賽能驗收練習的成果,發揮穩定及流暢。

港第三度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日本隊三原舞依

港隊本屆派出了26名選手出戰一連四日的賽事,人數為各地區之冠,賽事亦吸引各地好手,包括2023年奪得全國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的中國隊安香怡、曾兩度贏取四大洲錦標賽並於前年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封后的日本選手三原舞依等。本屆賽事按男女子及成年組、青年組、高級少年組、中級少年組、初級少年組共分為十個組別,賽事首度增設獎金,希望為表現出色的運動員提供⼩⼩獎勵。

港第三度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日本隊三原舞依

三原舞依早前受右足踝疲勞性骨折的傷患困擾,現時已痊癒,「我為了恢復做了很多訓練,尤其下肢鍛鍊,加上我正修讀心理學,這方面的知識亦有幫助。另外我的粉絲、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亦令我能克服傷患,我有信心在這次賽事中發揮到最好。」她分享指淺田真央曾在冬奧獲取獎牌,是吸引她成為滑冰選手的偶像。她現時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在比賽的演出更完美,戰至兩年後的冬奧。三原舞依是次參加女子成人組的賽事,於9月4日及5日晚出賽,她的出賽選曲為「Grief」,「這是我今季第一戰,希望自己有好表現,帶給支持我的人笑容。」

港第三度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辨更高水準賽事

女子初級少年組冠軍戴紫盈

於9月2日的首日比賽,女子初級少年組及女子中級少年組已有賽果。港隊旗開得勝,在女子初級少年組由戴紫盈以45.24分奪冠,第二名為澳洲隊的Isabel Lee以44.83分取得,中華台北的詹祥妤則以42.82分摘銅。至於女子中級少年組,冠軍由韓國的Doi Cha以49.39分奪得,泰國隊Sosie Rangsithienchai Sheffert以48.47分奪銀,銅牌同樣來自中華台北隊,由林榆芯以44.46分取得。男女子的青年組及成人組賽事於9月3日至5日進行,大家密切留意!

女子初級少年組冠軍戴紫盈、亞軍Isabel Lee、季軍詹祥妤

女子初級少年組

女子中級少年組冠軍Doi Cha、亞軍Sosie Rangsithienchai Sheffert、季軍林榆芯

女子中級少年組

賽前大會舉行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左四)、中國香港滑冰聯盟主席葉丹丹(右四)、亞洲滑冰聯盟主席張明熙(左三)、冠名贊助嘉⾥建設有限公司 可持續發展及 傳訊⾼級總監林慧君(右三)、中國香港滑冰聯盟副主席呂碩(左⼆)、MegaBox⾼級總監 吳鎧廷(右⼆)、Mega Ice 總經理⿈靜嫺(左⼀)及中國香港滑冰聯盟秘書長連海江(右⼀)

Text: Keission
Photo: Keission、大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