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花式講籃】如何定義街頭籃球文化? 籃球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絕對是一項由細打到大的運動,由公園街場到室內運動場,總能聽到籃球拍打在地上的聲音;就算沒有試過親身上陣,人生中總有看過NBA比賽。但若然你在街場打波時,有人告訴你:「波,並唔係咁打」的話,你又會有甚麼想法?這次我們找來了不同的朋友,跟我們聊了一些他們對街頭籃球的看法。
【編輯精選】第三屆歐亞紀錄片周 三部激動人心的運動紀錄片 第三屆歐亞紀錄片週以「幻變中的堅韌」為主題,精選十七部紀錄片,希望透過「紀實」鏡頭,讓觀眾可以看到人類在動盪中如何堅強面對生活,甚至繼續追求自由、平等和尊嚴等普世價值。而今次編輯部則精選了三套與運動有關的紀錄片介紹給各位讀者——運動在動盪和多變的世情中自有其安撫人心和凝聚族人的神奇力量,這也是紀錄片能在平淡的鏡頭中激盪人心的原因。
【Salut Olympique】奧運難民隊追夢之旅 由2016年里約奧運開始,聯合國難民公署派出由難民運動員組成的「難民奧運代表隊」以IOC Refugee Team名義出戰奧運,於2020東奧共有二十九名難民選手參與十二個項目,而即將於今年巴黎奧運出戰的運動員則增至三十六名。他們是來自不同國家、因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家園的運動員,最近在香港舉行的「第十七屆慈善難民電影節」中放映的紀錄片《敢夢人生》(We Dare To Dream) 便紀錄了其中幾位運動員的東奧之旅,當中亦有人繼續追夢,將會再度挑戰巴黎奧運。
【Cover Story】棍網球戀物語 棍網球(Lacrosse)這項運動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新興運動,而介紹這項運動時少不免由最明顯的裝備開始:「就是要用一支有網的球棍來玩的運動⋯⋯」不過對中國香港女子棍網球隊的總教練范德筠(Gem)來說,棍網球在香港的發展由來已久——香港大學自教授Graeme Large於1963年引入棍網球,這項運動就在香港落地生根;Gem自己在國外開始接觸棍網球,至今也十多年了,她形容棍網球是她情感上偏愛的運動,就像是她的另一半,當中即使有不愉快,仍一直不離不棄地致力推廣。「M」品牌大型體育活動
【Cover Story】棍網球觀戰手冊-技術、速度與激情! 棍網球已被列入2028年奧運正式項目,今屆雖然未有,但香港就即將在奧運後的八月中舉辦世界棍網球女子U20錦標賽,大家可以率先觀賞奧運「前哨戰」!棍網球設有男女子組別,分為十人制(草地)和六人制(草地和室內棍網球),奧運項目為六人棍網球。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傳統十人制棍網球的觀戰攻略。
【Cover Story】香港棍網球邁向國際之路 棍網球Lacrosse這項運動可追溯至12世紀的北美原住民,是他們作為鍛煉勇士的運動,直至17世紀傳至歐洲後被加以改良規則成了現代的棍網球,廣受歐美人喜愛。而香港則早於1963年便由香港大學自教授Graeme Large及Murray MacKenzie引入,其後成立香港大學球隊、發展出舍際運動傳統、至1993年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成立,這項「新興運動」一點也不新!只是近十年來總會在中小學開展推廣計劃,才令它更為普及、廣為人知。
抱石體驗賽圓滿結束 港隊小將陳致滔陳星辰奪冠 香港抱石體驗賽2024於上周末(6月1及2日)於Top Out Climbing圓滿結束。賽事分為男女子U15、U13及U11共六個組別,賽事亦為港隊選拔其中一場排位賽,因此有多名港隊青年隊及地區隊成員參賽。男子U15由港青代表陳致滔以四條線路全數完攀,大幅拋離對手下大熱奪冠。女子U15則由港隊地區隊成員陳星辰以4T4Z(四條完攀Top及四次Zone得分)的成績小勝另外兩名取得3T4Z的港青代表李凱嵐及唐愷蕎奪魁。
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靜觀動樂」鼓勵金齡人士及長者參與慢運動及靜觀活動 促進身心健康 運動代表活力和健康,金齡人士也可以享運動為身心健康帶來的好處!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鼓勵55歲或以上金齡人士及長者感受運動樂趣,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下,開展為期三年(2023-2026年)的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靜觀動樂」,推出一系列「慢運動」及「靜觀」活動,配合樂齡科技,並鼓勵他們成為運動義工,在助己助人的充實生活中更可促進其身心靈健康!
【香港校際冰球聯賽】中學組九華壟斷冠軍 鄧英喜零的突破 一連三日的香港校際冰球聯賽中學組昨晚(22日)在康城溜冰場Lohas Rink閉幕,四校以單循環形式爭奪冠軍頭銜。有多位U18港隊在陣的九龍華仁書院順利衛冕冠軍,而去年才剛成立的鄧英喜中學則在連日賽事後終於有了零的突破,相當有進步。發展冰球歷史悠久的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獲季軍,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則獲得亞軍。
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近千學生獲獎破紀錄 第十九屆「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今日(18日)假紅磡置富都會舉行頒獎典禮,得獎人數991人為歷年之冠。全港近九成學校參與,是每年最受關注的大型運動獎項,有助提升學生運動員投入訓練的動力。其中兩名得獎者——香港運動攀登代表隊成員唐愷蕎及香港藝術體操代表隊的紀子蕎亦認為得獎鼓勵了她們,令她們更有動力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