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搜救數字持續上升 引入AI望提升搜救效率

山嶺搜救數字持續上升 引入AI望提升搜救效率

近幾年疫情肆虐導致運動設施曾封閉了一段長時間,加上各國限制出入境,因而掀起一股本地行山熱潮,讓郊野成為港人的熱門休閒地點,郊遊徑水洩不通的景象屢見不鮮。在這股熱潮背後,相關的行山意外亦頻頻傳出,根據消防處的統計顯示,在疫情前(2019年)處方所接獲的山嶺搜救召喚共有215宗,相關召喚數字於隨後兩年持續上升至602宗及951宗,傷亡人數因此大幅上升。 

為提升回應相關召喚的效率,消防處於較早前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建立「救援無人機系統」,利用人工智能科技(AI),在較短時間分辨疑似失蹤者的位置。處方發言人指出,相較於傳統利用大量人力及直升機高空搜索方式,AI系統能加快搜救進度外,更能協助現場主管評估現場情況,保障搜救人員安全。

處方發言人指出「救援無人機系統」採用AI系統能夠加快搜救進度,提升回應山嶺搜救召喚的效率。

政府除引入新科技提升搜救效率外,亦透過不同管道,向市民宣傳登山安全的重要性,於10月23日在屯門文娛廣場舉辦的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便是其一,這項活動由民眾安全服務隊(民安隊)主辦,並聯同各政府部門、運動總會及其餘相關機構提供各式各樣的節目,當中包括拯救示範、攤位遊戲及山嶺安全講座,讓參與者能夠從中認識山嶺活動當中的安全原則及事故處理方式。

素有「紅衣飛虎」之稱的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於推廣日進行拯救示範。(攝:Lima Charlie )

政府飛行服務隊於推廣日設立攤位,讓在場市民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及裝備。(攝:Lima Charlie )

縱然如此,從旅程前的準備,以至旅程期間的每項決定,完全是取決於行山人士的作為,故此他們亦需要具備相關知識,以確保自身在旅途中的安全。部分行山人士欠缺行程規劃意識及相關知識,亦沒有評估自身能力能否應付旅程途中的事故,在不自量力之下便開展旅程;而在裝備上,大多個案也是輕裝上陣,不但欠缺地圖、急救包、電筒等必要裝備,當中更有人在酷熱天氣下,只攜帶一支水來應付整段旅程。由此可見,不少行山人士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太過輕忽,甚至可能付出性命的代價換取一段旅程;原意只是休閒活動,這個代價值得嗎?

如果行山人士能在旅程前多做一步,了解路段的難易度、潛在風險及當日的天氣狀況,並且準備合適的衣著和裝備,那麼在郊外遇上事故的機率便能夠大大減低。山永遠都在,行山人士不妨用多點時間準備再登山也不遲,正所謂「開開心心上山,平平安安下山」,在開心之餘,亦不能忽略自身安全。 

Text: Peter
Photo: 消防處Facebook專頁, Lima Charlie (IG: @lc_scen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