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民熊 轉身射個兩分波 街場,是不少人籃球夢的開始,由基本控球、傳球、剷籃等基本功,到插花、fadeaway、勾手各種高難度動作等,由打半場三人籃球,到開全場五人籃球,由射Key到O.U.T,相信不少籃球仔都通通經歷過,甲一籃球員梁民熊(Bear) 亦不例外,於屯門區的獅子會球場練成一身好武功,由街場打上甲一及港隊,不過他指:「識打街場唔等於識打三人籃球,同埋三人籃球無三分波㗎!」所以今集就由Bear教大家分清楚三人籃球與街波的分別。
ANSONBEAN《RISE》 我哋靠嘅只有實力 實不相瞞,作者近年沉醉於Hip-hop、R&B類型的曲風和節奏,聽起來有時候會覺得很型格,有時會感覺很放鬆。這也是近年作者開始把Ansonbean(陳毅燊)的作品收入個人歌單的原因。除了找到適合自己的曲風外,MV中也正好突出這位能量小子的好動一面。喜愛健身、跳舞、極限運動的他,這次挑戰的是武術。
《下半場》華語運動電影之夢 談到以運動為主題的戲劇電影,多數都會聯想美國荷里活的許多作品,日本也有不少,可是在華語影壇則一向是個冷門範疇,拍的數量本就不多,還佔了不少都是借運動為外殼的特技武打、搞笑喜劇或偶像愛情劇,往往缺乏認真的競技描寫及運動家精神的探討,還有些則為宣揚國族認同感而獲支持開拍,動機不純。正因如此,我一直認為2019年的台灣籃球電影《下半場》實在是部難能可貴的作品,即使票房無法大賣,它仍然具有不凡的意義。
SLABhood特別分享(上) 於Sportsoho專欄推出已一段時間,偶爾會收到讀者查詢,關於我的工作背景,以及可否分享更加多關於籃球工作上的趣聞,畢竟是屬於較為偏門的工作,難免會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趁着今期及下期的專欄與大家分享部份見聞。
伊滕 跑步訓練大本營 上期提到,經過廿四小時的交通折騰,坐了三程機再轉車,我終於抵達從Airbnb預訂的民宿。今期會從住宿、文化及訓練的角度,加上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為何伊滕是一個適合香港跑手訓練的基地。
執法者也要監管 自2018年世界盃開始,視像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 簡稱 VAR)已在世界頂尖足球賽事開始普及,增設視像裁判原意當然是希望追求更準確的判決,但VAR自面世後卻帶來無數爭議。球迷看到的情況是,雖然引進更高科技去輔助執法,但球場上錯判例子似乎並未減少。這同時亦帶來一個問題:球證在球場上擁有無上權威,但球證們卻該由誰監管?
香港國際棒球公開賽重辦 男子隊勇奪冠軍 女子隊以第四名畢業 香港國際棒球公開賽2023 暨《鳳凰盃》香港國際女子棒球錦標賽於2023年3月24至26日在晒草灣遊樂場及獅子山棒球場舉行。港隊分別派出男女子隊角逐兩項賽事,男子隊以全勝姿態奪得冠軍,而女子隊則以第四名完成賽事。
站穩心中一步-聾人保齡球運動員 鄧肇中 從小不太喜歡運動的鄧肇中,在朋友多番鼓勵下,近三十歲時初次接觸保齡球,結果漸漸愛上,如今已是聾人保齡球港隊隊長,有著豐富的海外比賽經驗。 不過他留意到,自己投球時的步伐偶然不太穩定。 阿中後來發現,那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心中未有足夠的自信。小時候覺得「贏」這個字離自己很遠,現在的他明白需要走出過去,站穩心中一步,但求每一瞬的動作都堅定有力,「雖然我哋係聽唔到,但唔好因為聽唔到,就永遠認為淨係得健聽人士會贏,其實聾人都做到嘅」。
充電。放電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五六歲的孩子是應該蹦蹦跳跳的。從前的孩子,一有機會便會通山跑,家居附近的空地是個樂園,閒來便會聚在一起追趕奔跑,玩個不亦樂乎!現在的孩子少了這份福氣,應該在草地奔跑的時間變了到商場閒逛,甚或坐在書桌前面溫習明天的默書。 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有機會參與了一個在烏溪沙青年營舉行的活動—「童你玩活力營2023—跑跳動腦運動會」,幾百個小孩子在歡笑中奔跑跳躍,連靜下來的時間腦筋也要飛快轉動。看見孩子快樂的樣子,父母們彷彿都受到感染,不是陪着飛奔,便是蹲下來把孩子的活動過程拍攝下來,好待日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