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燦麟

  • 膕繩肌受傷 II|運動科學與創傷

    上期討論過膕繩肌中各結構的痊癒難易,今期探討受傷原因。
    基本上,當肌肉肌腱組合承受不了突如其來或重複張力便受傷。膕繩肌是需要橫跨髖關節及膝關節的肌肉群,所以收縮模式較單一關節肌肉複雜。這些肌肉在運動時可突然改變收縮方法,尤其在髖關節屈曲及膝關節同時伸直期間,況且部分膕繩肌腱較長,彈性較少,也是導致容易受傷的原因。
  • 膕繩肌受傷 I|運動科學與創傷

    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半膜肌(Semimembranosus),是大腿後的三條主要肌肉,統稱為「膕繩肌」(Hamstrings),也可稱為大腿後肌,主要負責伸髖及屈膝。膕繩肌受傷,常發生在需要衝刺或突然轉向的運動員,如足球員,跳高、跳遠、跨欄選手,長跑手練習間歇跑,甚至普羅大眾突然衝過馬路或久坐也可致傷。意大利奧運金牌跑手Marcell Jacobs便長期受此困擾。其他如練習瑜伽、跳舞拉腿或伸展時受傷也十分常見。可是,膕繩肌受傷卻不如其他肌肉般較易復原,往往疼痛經年,且痛處有時難以確定,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