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20歲的倪仲麒、17歲的葉漢文、18歲的Charlie Volavka均出身自新鴻基地產贊助的SHKP Supernova(SNOVA)車隊,車隊支持他們多次前往外地訓練及比賽,接觸到職業單車圈的人脈,成為加入職業單車隊的契機。他們分別與羅馬尼亞單車隊Monzon-Incolor-Gub、西班牙單車隊Equipo Finisher、比利時洲際職業隊Atom 6-Decca簽約,今年陸續前往當地受訓並隨隊參加比賽。初出茅廬便成為職業單車手,於歐洲職業戰場打拼,擁有無限的發展潛能,但他們同時要面對單車以外的課題,這樣的職業單車手之路是如何煉成?他們對職業單車手的生活又有什麼期望?

Charlie Volavka

Charlie Volavka14歲加入SNOVA車隊訓練,2022年車隊贊助他到法國訓練及比賽,至去年他到澳洲升學、參加各種賽事,因而認識了Australian Racing Academy的共同創辦人Matt Wilson,才有機會與比利時洲際職業隊Atom 6-Decca簽約。他感謝SNOVA提供機會讓他到法國訓練,使他迅速成長,並認為SNOVA的裁培及支持成就了他。作為年輕職業單車手,難免要面對學業問題,他選擇休學一年,全心投入車隊的訓練及比賽。他將於4月25日首次隨Atom 6-Decca車隊參與Tour de Bretagne。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葉漢文Daniel將加入西班牙職業單車隊Equipo Finisher

葉漢文Daniel

年僅17歲的葉漢文Daniel同樣透過SNOVA單車隊的支持,加上入選GIANT Grassroots Program,去年得以參加西班牙Equipo Finisher單車隊的訓練營,他披荊斬棘在訓練及比賽中脫穎而出,終被單車隊選中。他於今年2月的亞洲青少年公路單車錦標賽嶄露鋒芒,在最後階段從伊朗及泰國單車手的眼前突圍而出,拿下首次代表港隊參加國際賽而得的冠軍。他今年考完DSE後將於六月到西班牙參加青年賽事,並準備迎來生涯第一份職業單車手合約。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jpg

葉漢文Daniel

面對環境及文化轉變,Daniel希望盡量學好西班牙文,「因為我加入車隊後要與隊友溝通好才能執行比賽策略,而歐洲車隊隊員未必會說英文,我現在會用語言學習應用程式學習西班牙文。在訓練上,我現已跟從西班牙車隊給予的訓練計劃,希望全方面準備好自己。」他指自己為迎來新環境,生活已有所轉變,「我以往較『懶散』,會因疲累而不踩單車,現在我每日都逼自己完成車隊的訓練計劃,也希望到西班牙時會保持自律。」他加入Equipo Finisher後的目標為先爭取機會參加大賽,並於青年賽奪得首三名。至於他對職業單車手的生活憧憬較簡單,他笑言:「我認為只有訓練及休息,從未想過放假時的節目。我喜歡駕車四處遊走,可能在假日會成為Uber司機,並享受當地的麵包、雪糕。」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倪仲麒Alvin將加入羅馬尼亞Monzon-Incolor-Gub職業單車隊

倪仲麒Alvin

倪仲麒Alvin算是有經驗的職業單車手,2021年他在SNOVA車隊獲得機會隨亞洲單車學院到法國跟當地車隊比賽,後來透過SNOVA的幫助到澳洲單車隊ARA Skip當練習生,車隊更與他簽了兩年合約,讓他從練習生正式成為職業單車手。他不忙感謝香港SNOVA車隊及新鴻基地產數年來的支持與贊助,讓他有機會在外地打拼成績!

兩年合約完結後,Alvin便要學習自己找贊助商及新的單車隊加入,於是他參加不同的比賽,爭取亮眼成績以搏取更大機會找到願意提供合約的單車隊。他曾到內地比賽,「我在東莞完賽後立即收拾行李和單車,乘坐高鐵到四川參與多日賽。」終於,他在賽事中認識到車隊的經理及贊助商,機緣巧合下便加入現時的Monzon-Incolor-Gub單車隊。

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的想像

倪仲麒Alvin

Alvin略帶無奈指,為了找贊助商而奔波,已是職業單車手生活的一部份,反而這種為自己負責的生活,令他改善自己的惡習,「我是一個懶惰且拖延症嚴重的人,但當時為了找單車隊及贊助商,我改善了這些陋習,倘若當時稍為懶惰,沒有為比賽四處奔走,就很可能找不到單車隊讓我加入。」

除此之外,他的職業單車手日常亦包括獨自處理生活上繁瑣的事務,如比賽時的交通及住宿安排等,Alvin指:「起初與隊友一同租屋住,比賽時一起前往,起碼有照應,但後來要自己處理所有雜事,包括尋找贊助商、與車隊的聯繫、交通及住屋等,歐洲的交通對我而言更是大問題,因為它們並非用英文,很難辨識地方名,坐火車時便很困難。例如我試過從巴塞隆拿回我當時住的地方——Girona,要轉三次車,轉車時拖著單車箱及行李箱,同時要看地圖,實在很狼狽。」

另外他認為在歐洲要面對意外或突發事件最為困難,「我記得有一次與隊友一起訓練,他落斜坡時撞車,單車完全損毁,當時是晚上,四處無人,我們只好一直走到最近的村落尋求幫助,幸好最後有人讓我們借宿一宵,先休息到早上再行處理。」他指作為職業單車手要獨自一人在異鄉學習凡事自理,確實很辛苦,但捱過後便發現自己會有所成長。

對於加入羅馬車隊,他認為會與身處澳洲車隊時不同,因為歐洲單車隊水平普遍較高,他加入單車隊後,目標是完成歐洲的多日賽。他希望藉著此次到羅馬生活,進一步改善懶惰及拖延症問題,「在香港有家人在的時候,很自然會變懶,但當我一個人在外國時,若因拖延而不去買菜,便沒有晚餐吃,因此可以逼使自己改善懶惰及拖延症。」他與Daniel一樣,正在學習當地語言,但他似乎不怕面對新環境,並已想好在意大利生活的情景,「我放假時可以吃我喜歡的Gelato、喝咖啡,也要騰出時間做家務。」

單車隊的角色

SNOVA單車隊於2016年成立,由多位退役港隊單車運動員領軍,培養出三位年輕本地單車手加入歐洲職業單車隊,領隊曾曉彤反而想感謝三位單車手聽教、努力,「他們主動投放很多時間在單車上,除了會研究調修單車之外,亦會做額外練習,現在算是小有成就,得到加盟歐洲車隊的機會,終於獲得回報及認可,我替他們感到開心,很安慰他們捱出成績。」香港運動員能加入歐洲單車隊非常難得,曾曉彤指SNOVA成功訓練出三位出色的年輕單車手,令整個教練團隊非常鼓舞,證明沒有浪費一直以來的努力。SNOVA的教練團隊及贊助商新鴻基地產,一直透過比賽等不同方法,找機會擴展人脈;從贊助商認識到歐洲車隊的人脈,才能為隊員創造進軍歐洲的機會。

以前坊間單車隊多為業餘車隊,單車手主要的發展路徑只有港隊的青訓、明日之星,亦較著重場地單車的訓練,曾曉彤指:「以往較少提供單車訓練的屬隊,疫情時體院停止訓練,於是有不同屬隊開始提供訓練,後來更推動單車手到內地、台灣等地參加比賽,提供更多機會予公路單車愛好者發展。」車隊如SNOVA的出現使近年本港的公路單車愛好者增多,也有更多單車友到外地比賽。曾曉彤認為車隊角色正是發掘機會予年輕人,推動香港公路單車發展,她希望盡可能把資源放在運動員身上,令發展系統更完善,運動員獲得發展機會後再代表香港得獎,使本港的公路單車可在亞洲佔一席位。

野火燒不盡 東風吹又生

Alvin和Daniel不約而同地想像,在加入歐洲單車隊後可以提升香港的單車水平,使其與世界其它地方看齊,Alvin希望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予同道中人,他指:「有人希望加入港隊,但亦有人希望跟我一樣,竭盡所能加入職業單車隊,當我踏出嘗試一步,可能令愈來愈多人踏上同一道路,我便能將經驗傳授他人,令更多人有機會進軍歐洲。」他期望退役後做推動的角色,使更多本地單車手能到歐洲發展。Daniel同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希望推動更多香港單車手努力追夢,向一級職業單車隊進發。

香港以往有過張敬樂加盟一級職業隊ORICA GreenEDGE出戰UCI 1.1級歐洲巡迴賽賽事,楊英瀚2013年退出港隊,捨棄出戰奧運的機會,選擇投身職業單車隊戰場,更自費在歐洲的經費及生活費,後來他獲法國二級車隊Delko Marseille Provence Ktm選上。加入一級車隊出戰世界巡迴賽的夢想延續至今,近年劉允祐加入泰國職業車隊Roojai Insurance,倪仲麒、葉漢文、Charlie Volavka成港史最年輕加入歐洲單車隊的運動員,顯示香港單車手正在追趕歐洲的水平,並與夢想逐漸拉近距離。他們選擇默默追逐職業單車隊,即使沒有路線圖,單靠加入一級單車隊的熱火照路,只是盼有天以來自東方之珠的身份登上世界巡迴賽的頂峰。

Text:Keission
Photo:Luc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