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柴】急性期宜活血化瘀,中醫角度治理足踝關節扭傷

拗柴,即踝關節扭傷,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損傷,中醫把其稱為「踝縫傷筋」。踝關節扭傷包括踝部韌帶、肌腱、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損傷,但主要是指韌帶的損傷。踝關節扭傷多是由於行走時,不慎踏在不平的路面,踩空後足蹠部彎曲落地,足部因而受力不均,導致致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而造成踝關節扭傷。損傷後常會引起局部血管破裂,當見皮下瘀血明顯,韌帶全部斷裂時可合併踝關節脫位。   

症狀
患者一般會有明顯的外傷史。損傷後局部疼痛,尤其以內、外翻活動及行走時疼痛特別明顯。輕者能看見足部局部腫脹,重者則整個踝關節均見腫脹。患者會有明顯走路困難,例如行路一拐一拐的,足部不敢用力著地等。此外,患者亦會因為踝關節活動時損傷部位疼痛,而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護理指引
日常生活中總避免不了意外發生,行山、跑步、打球一不小心,都可導致踝關節急性扭傷。要在扭傷發生後的黃金時間內做好急救,是熱愛運動人士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以下 RICE 原則是踝關節扭傷的緊急處理措施﹕

Rest(休息)
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Ice(冰敷)
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建議每次10-20分鐘,每天3次以上。要注意不能直接將冰塊敷在患處,可用濕毛巾包裹冰塊代替,以免凍傷。冰敷以意外發生後48小時內為佳。
Compression(加壓)
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要注意切勿過度加壓。
Elevation(抬高)
將傷肢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拗柴包紥
踝關節韌帶損傷輕者,中醫會用繃帶或膠布將踝關節固定於韌帶鬆弛位;韌帶撕裂嚴重者,則採用石膏固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注意事項】
1. 踝關節扭傷輕重不一,中醫治療前會排除骨折、脫位、韌帶斷裂,同時亦會觀察局部腫脹是否嚴重,待腫脹消退或骨折脫位痊癒後方會採用手法治療。

2. 踝關節韌帶損傷輕者,中醫會用繃帶或膠布將踝關節固定於韌帶鬆弛位;韌帶撕裂嚴重者,則採用石膏固定。

3. 若患者腳趾出現麻木或有針刺感覺,或足部痛楚增加。中醫會建議立即停止使用固定包紮。

4. 如數天之後仍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嚴重減退及疼痛增加,足踝傷勢較開始時嚴重,如受傷部位皮膚變得蒼白,有麻木、針刺感或有灼熱感,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明確診斷。

於中醫角度,足踝關節扭傷的急性期,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意外發生後,而身邊甚麼也沒有,患者宜坐在原地,然後拇指壓迫痛點,以達到止血及防止腫脹的效果;慢性期,則宜理筋通絡,滑利關節。X光片檢查可排除踝部的撕脫骨折。   若有骨折、脫位、韌帶斷裂等嚴重問題,早期則應慎作手法治療,以防加重損傷。中醫亦常用針灸或推拿治療足踝關節扭傷,取穴及部位包括 承山、昆侖、足三裡、太溪、絕骨、解溪、太沖等穴。

資料來源:《Sportsoho》專欄《中醫卷》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