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啟發他人| 輝之筆去
分享啟發他人 | 輝之筆去
自法國回港至今,我都擁有不同的身份——運動員、教練等等,當中有一個身份,我愈做愈享受,就是「講者」,到訪不同學校及機構,面對不同群體去分享屬於自己的故事。
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做一名講者,而且還可以涉及不同演講範疇。例如運動員的經歷、升學、創業,甚至是工作假期,有時更會是人生規劃。我一直認為,只有成功了才可以有資格分享去引導別人,而我在任何方面都稱不上專業,比我厲害的大有人在。但何謂成功?成功如何定義?又有沒有什麼準則? 因此,我認為若要成功必須與人分享,而不是等待成功後才與人分享。分享並不是說教,而是與人深度交流。別人聆聽我的分享後,再提出一些獨特的想法及意見,往往能夠刺激自己思考更多。
回想中學時期,每個學期都要做一次閱書匯報,站在全班面前介紹一本書及分享讀後感,我每次都是十萬個不願意,不明白意義何在。直到幾年前,因為香港隊隊員身份而受學校邀請到校分享自己故事。起初的分享內容我都是分享做運動員經歷,鼓勵同學們。但運動經歷不能令非運動學生產生共鳴,他們並沒有共同回憶,於是我漸漸開始在分享中加入我的公開試升學經驗。凡是中學生皆對中學文憑試不會陌生。
分享並不是單向,我更喜歡聽眾可以向我問問題。他們向我發問,代表他們對我的分享有所興趣,我就可以按這個方向去分享更多資訊。例如我分享時其中一個分享重點是如何將自己興趣變成其中一個收入來源。即使是女生或不做運動的男生,他們總會有各自的興趣。當中,將興趣轉成收入,他們是往往沒有想象過,或者認為難度好高。我則會分享我的想法,遇到困難,甚至如何解決及計劃。可能其中有人面對與我一樣的問題,正苦惱如何處理。相比分享運動員經歷,將興趣變成收入的題目可能吸引更多人。
希望在以後的日子,我可以到更多學校、機構去分享自己故事。說不定會啟發別人做出一些行動。實實在在影響別人的心態,現在是我滿足感的來源,亦正因如此,我希望透過寫作,留下文字給讀者細味。
Text、Photo:謝永輝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