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Dear Jane《脫骹的華爾茲》 別為舊患而不敢跳|動聽皆宜 雖然遵從醫生建議好好養傷,對整個運動員生涯才是最好,但對要爭奪一些一生人難得的獎項,甚至只求踏上夢寐以求的舞台,但一日未斷定不能下場,相信堅持的人都會選擇親身上陣,或許這就是青春吧。
Column 出心·出力 溫文灝醫生|當體育遇上教育 馮立榮校長是文灝的小學班主任,現在溫醫生是校長的脊科醫生。小學時文灝的個子不高,但積極參與不同的活動。長大後成了足球運動的超級愛好者,看來絕對少不了中小學運動氛圍的薰陶。
Column 跑在牛津 Running in Oxford|Run UK 學術以外,牛津在跑步史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雖然未致於是雅典、波士頓級,但人類史上首次於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紀錄就是在牛津創造的,而且也有不少環境優美的跑步勝地。
Column 心思・心悟|當體育遇上教育 香港圍棋協會成立初期, 筆者曾經在那兒的教學組協助圍棋的推廣工作, 跟敖立賢院長擦身而過,無緣手談。 想不到近年在和富社會企業主辦的香港校際圍棋大賽籌委會中, 卻有合作的機會。 許多人都以為圍棋是傳統文化, 只是一項優雅的藝術活動。 其實圍棋已確認為2022年亞洲運動會的競技項目, 而選手的身份便是運動員。 這次重遇敖院長, 我們剛好談及這項「運動」在香港的發展機緣。
Column 育己・育人|當體育遇上教育 甘偉強是許多體育教師的導師, 我任職學校的年輕同事多曾受業於他,大家都以甘sir稱之。 十二年前,我跟他合作一個虛擬運動的項目, 就是利用Kinect體感科技推動全天候電子體育課。 當時是相當大膽的嘗試, 甘sir二話不說,一口答允跟我們一起探討其可行性。 十二年後的今天,大家都運用不同的電子科技鑽研虛擬運動, 電競甚至進入亞運會,社會轉變真的很快。 要寫學校的體育課,怎能不跟甘sir坐下細說一番? 話匣子一開,甘sir言無不盡。 拍照那天特別跑到香港教育大學那個綠油油的草地足球場—— 這地方是甘sir當年有份參與策劃的。
Column 英國古鎮Chester跑步遊(下)—— 漫遊古建築 Chester其中一樣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古蹟保育做得很好。幾百年的馬場仍然可以用來比賽、上百年的建築物仍然可以居住、上百年的橋仍然可以行車、百多年的泳池仍然在使用。每次跑步經過這些優美的建築物,都令人讚嘆連連。
Column 英國古鎮Chester跑步遊(上)——運河與羅馬遺跡 英國古鎮Chester環境幽靜,治安亦較好,坐落於英格蘭西北部,接近北威爾斯的交匯處,距離受港人歡迎的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大約一個鐘車程。
Column 集合吧!室內單車隊——西貢崇真天主教中學|Junior道場 一切事緣在前年,學校體育部添置了一部Wattbike ,不料同學反應雀躍,放學後積極練車,老師見狀,再在去年九月大膽購入9部。同學一見到大批單車,便主動問起:「林sir,幾時有單車隊、幾時有得練?」,單車隊應運而生。
Column 信|精英心簡 晧月皎潔,在漆黑的樹林間照出一條淺灰山徑。沿著山徑而行,便見倚山頂座標柱坐下的二人。地上一個個啤酒罐亂作一團:有的站著、有的倒下、有的如腹痛般曲成一團。二人背靠石柱,任由濕熱的空氣蒸薰著他們熱轆轆的軀體。汗臭與酒氣相互交錯。兩個臭男人,在空氣中嗅著各自的存在。所謂男人的浪漫,大概就如這靜謐空氣一般。
Column 創新科技運動日|體育育人 在運動與科技結合的熱流下,大量電子運動器材、產品湧現,讓運動變得更有趣,擺脫了單調、枯燥。 疫情下在校園內舉辦創新科技運動日,既可作為替代陸運會的選項,而又提高各班的凝聚力,對學校的歸屬感,確是不錯的主意。 今期訪問的鄭裕衡老師,本身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擔任體育科主任,今年借調往教育局體育組,協助推動今年開展的「躍動校園.活力人生」計劃“Active Students, Active People”,讓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並將校本經驗分享予其它學校。 由衡sir統籌的運動日,以班制形式進行,透過智能運動競技和體驗,只須短短兩個小時,學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角逐獎牌,展現自己的能力;同時,透過量度健康及體能表現,經數據記錄後並進行分析,老師可從中選材。得到VTC的幫忙,提供所須的電子器材,又有由院校的運動學及智能科技高級文憑學生擔任工作人員,讓他們能學以致用,將自己設計的測試項目實際操作一下,往後再進行改良。
Column 馬後慶功|跑道同遊 傷害每每由比較而來——facebook「當年今日」功能,正是將這種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看到自己幾年前在神戶馬拉松後與好友慶功,剎那未能忘卻的熱鬧,更加顯得如今日子荒涼。 這裡的讀者,不少馬拉松戰績累累,說起這些,難免勾起暫時不可再的美好回憶。不過沒法子啊,面對這樣的時勢,誰又可以逃避片刻傷春悲秋?
Column 三十二|精英心簡 離開有時比起留下來還要困難。 至少對我來說,看到身邊年紀比我大的運動員,還在比賽場上競爭,甚至踏上頒獎台,偶爾令我懷疑自己的選擇。可能是香港的運動比賽都停頓了,看見外國球場滿滿的觀眾席,一站又一站順利舉行的巡迴賽,我卻站在空置了的球場外,慶幸還有郊外還有大海。在這裡,還有健康的身子,還可以出門曬太陽,遠離充斥戰爭味道的世界,心裡不應該酸酸的吧,但卻就是回想熟悉拿手的生活。
Column 那一天,我不可踏出家的大門……|跑步大叔吹水談 第五波疫情爆發,每天確診數字達數萬宗,尚未包括自我快速檢測確診,還未上報的個案,政府已收緊限聚人數及處所,市民差不多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配戴口罩,任何運動包括跑步行山等。
Column 如果,還可以跑基輔馬拉松|北美跑步文化 在這個末世,很多事情都等不到一下。一等,可能就錯失了一輩子。 本來很想和某些人相見,疫情來了一波又一波, 想要等到疫情平緩之後才見面,卻不知道還要等多久。甚至乎有些人就在等待的時間離開。即使不是死別,更多卻是生離。 天涯海角,曾經同枱食飯原來都已經是一期一會。 對我們這些喜歡到不同地方跑步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就分外深刻。不管多麼好的比賽,也不管舉辦了多少年,說要停辦就會停辦。有時候是純粹商業決定,有時卻可以是聽起來相當無奈的政治問題。據說以前台灣有某個馬拉松,一直都開放給香港跑者參加。到近年卻因為路線經過山頂雷達站,被列為軍事情報管制,於是香港人都被當作中國人,就不能參加這個比賽了。 要說到可惜,一定是烏克蘭首府基輔的馬拉松。
Column 運動就是生活-從體育課起步 悅做・愈做|體育育人 今期訪問的朱鎧瀅老師,在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擔任體育科主任,今年借調往教育局體育組,協助推動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並將校本經驗分享予其它學校。 要讓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課堂中體驗成功感,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挑戰性,老師運用了各種策略,透過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做運動的樂趣。簡化課堂的體育活動,將所學到的技能,延伸至課後時間,讓學生能夠繼續在家進行,陪養學生做運動的習慣和興趣,達到「運動就是生活」的目標。
Column 越賽愈勇|Future Star 歷年成績: 2021 香港越野單車挑戰賽 精英男子青年組 季軍 2021 全港山地車賽 第二回合(越野賽) 少年 11-13歲組 亞軍 2021 全港公路單車賽 第一回合 少年 11至13歲組 冠軍 2021 全港公路繞圈賽 第二回合 少年 11至13歲組 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