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梁民熊 轉身射個兩分波

    街場,是不少人籃球夢的開始,由基本控球、傳球、剷籃等基本功,到插花、fadeaway、勾手各種高難度動作等,由打半場三人籃球,到開全場五人籃球,由射Key到O.U.T,相信不少籃球仔都通通經歷過,甲一籃球員梁民熊(Bear) 亦不例外,於屯門區的獅子會球場練成一身好武功,由街場打上甲一及港隊,不過他指:「識打街場唔等於識打三人籃球,同埋三人籃球無三分波㗎!」所以今集就由Bear教大家分清楚三人籃球與街波的分別。
  • 惹火宗師 何漢邦

    六、七十年代的武者對「何漢邦」是誰不會感到陌生,皆因其名字經常與顧汝章、李小龍和黃淳樑等人糾纏在一起,與人筆戰頻仍,十分「惹火」!今期就與讀者分享其「高溫」事跡。
  • ANSONBEAN《RISE》 我哋靠嘅只有實力

    實不相瞞,作者近年沉醉於Hip-hop、R&B類型的曲風和節奏,聽起來有時候會覺得很型格,有時會感覺很放鬆。這也是近年作者開始把Ansonbean(陳毅燊)的作品收入個人歌單的原因。除了找到適合自己的曲風外,MV中也正好突出這位能量小子的好動一面。喜愛健身、跳舞、極限運動的他,這次挑戰的是武術。
  • 《下半場》華語運動電影之夢

    談到以運動為主題的戲劇電影,多數都會聯想美國荷里活的許多作品,日本也有不少,可是在華語影壇則一向是個冷門範疇,拍的數量本就不多,還佔了不少都是借運動為外殼的特技武打、搞笑喜劇或偶像愛情劇,往往缺乏認真的競技描寫及運動家精神的探討,還有些則為宣揚國族認同感而獲支持開拍,動機不純。正因如此,我一直認為2019年的台灣籃球電影《下半場》實在是部難能可貴的作品,即使票房無法大賣,它仍然具有不凡的意義。
  • SLABhood特別分享(上)

    於Sportsoho專欄推出已一段時間,偶爾會收到讀者查詢,關於我的工作背景,以及可否分享更加多關於籃球工作上的趣聞,畢竟是屬於較為偏門的工作,難免會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趁着今期及下期的專欄與大家分享部份見聞。
  • 執法者也要監管

    自2018年世界盃開始,視像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 簡稱 VAR)已在世界頂尖足球賽事開始普及,增設視像裁判原意當然是希望追求更準確的判決,但VAR自面世後卻帶來無數爭議。球迷看到的情況是,雖然引進更高科技去輔助執法,但球場上錯判例子似乎並未減少。這同時亦帶來一個問題:球證在球場上擁有無上權威,但球證們卻該由誰監管?
  • 充電。放電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五六歲的孩子是應該蹦蹦跳跳的。從前的孩子,一有機會便會通山跑,家居附近的空地是個樂園,閒來便會聚在一起追趕奔跑,玩個不亦樂乎!現在的孩子少了這份福氣,應該在草地奔跑的時間變了到商場閒逛,甚或坐在書桌前面溫習明天的默書。

    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有機會參與了一個在烏溪沙青年營舉行的活動—「童你玩活力營2023—跑跳動腦運動會」,幾百個小孩子在歡笑中奔跑跳躍,連靜下來的時間腦筋也要飛快轉動。看見孩子快樂的樣子,父母們彷彿都受到感染,不是陪着飛奔,便是蹲下來把孩子的活動過程拍攝下來,好待日後回味。
  • 淺談前列腺與運動的迷思

    常見的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屬於中醫的淋證、癃閉、精濁等範疇。故此前列腺的護理則成為每位男性必習的課題。本文嘗試從運動方面淺述護理前列腺的方法。
  • 球壇貧富懸殊問題

    世界球壇貧富懸殊問題一直存在,但無論監管機構如何想盡辦法推動良性競爭,如歐洲足協引入財務公平競技條例(financial fair play),事實是世界球壇的「堅尼系數」愈來愈誇張!為何有種種監管,球壇中實力卻愈見傾斜,只集中於富豪球會?細看之下,不難發現「法律面前,窮人難堪」,當球會有足夠財政資源,亦代表他們可大玩財技,繼續豪洗⋯⋯
  • 單車代步的六堂基本課之道路語言篇

    在世界各地,踩單車是從來不需要駕駛執照的,但踩出馬路之前,一定要了解馬路的規則及道路語言,相關資訊請參考運輸署出版的「道路使用者守則」,否則貿貿然踩出馬路是相當危險的;另一方面,馬路上的駕駛者基本上都會使用一套共通的道路語言,路面情況比較可預計,你會發覺踩馬路其實比假日踩單車徑更少機會發生意外。
  • 體驗・體現

    後疫情時期,學校恢復正常授課,有機會跟幾位教育局的同工見面,說起教育局體育組近年的工作,有些資料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這幾位同工分別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首席教育主任羅潔玲女士、總課程發展主任 (體育)王慶宜女士、署理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體育)吳俊輝先生。巧合得很,三位同工早前也跟我在不同的教育崗位上合作過。
  • 單車代步的六堂基本課之基本裝備篇

    香港人注重健康的不少,但有誰能經常去做運動?醫學界建議一般成人每週應做最少一百五十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亦即大概每週三天、每天最少二十分鐘。每星期應最少三天進行體能活動,在忙碌的生活中額外抽時間去做運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有難度。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運動融入生活,最簡單就是跑步或踩單車代步。一星期五天工作,如果每天以單車代步,每天來回共踩三十分鐘,每週的運動量就已達標了,而且是把平日花在逼巴士地鐵的交通時間及開支,換成了快樂的運動旅程,何樂而不為!
  • 天生完美 - 凝動「逆轉勝」體育培訓計劃

    02/15/2023 - 11:03 by eto
    運動是世界語言,不限於身體的殘障。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凝動)的「逆轉勝」體育培訓計劃,由周大福慈善基金捐助,為基層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年青人提供平等學習,好讓運動不設防,任何人都有機會做運動。第二期計劃接近尾聲,由2020年至2022年分為三大部分:體育先鋒培訓計劃(長期體育培訓班)、體育推廣計劃及體育共融計劃,希望透過多元化體育培訓,助學生變得更自信、更健康和更積極。
  • 日本冬攀訓練

    剛過去的十二月,我帶領了一班雪山初心者(日文初學者的意思)到日本進行冬季攀山訓練。

    他們早於出發前近四個月,已經在本港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包括雪地裝備使用、滑落制動技巧、雪山露營須知、繩索運用技術、高山危機應對、負重登山訓練……等。
  • 生命不是一場比賽

    我常感覺生活受到「很需要贏」的態度影響,讓我很累。無論在生活上,在社交媒體上,好像什麼都要做得好,比其他人優勝才滿意,很容易把注意力往外,與其他人比較。
  • 輕盈吞拿魚手卷On the Go

    Gary既是傑志膳房主廚,首要任務當然是為傑志球員設計適合他們的營養菜式。他留意到傑志青年隊的球員在上完課後就要回到賽馬會傑志中心進行訓練,有時更緊接著要出戰晚上的香港超級青年聯賽,因此通常放學後便馬不停蹄回到中心,準備完畢後就出發去比賽,進餐時間非常緊迫。這款方便攜帶而且可隨時隨地食用的手卷正好適合這班來去匆匆的年青人。
  • 覆盤・翻盤:周世傑

    一直以來,中國象棋都是中小學生的基本玩意,幾毛錢一副的飛馬象棋可以玩足一個暑假。那時候,報章雜誌總會有一些殘局給象棋愛好者思考。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已忘記了下象棋的樂趣,三十二隻棋子慢慢從記憶中褪下來。直到年前遇上象棋大師周世傑,重拾許多回憶,什麼「一卒讓三先」的開局、「雪擁藍關」的殘局,胡榮華、楊官麟等象棋大師的對局故事,一一在腦中重現。

    剛認識周世傑的時候,只覺得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棋士,怎樣也想不到,他背後有一段坎坷的經歷,幸好象棋改變了他的人生。
  • 《THE FIRST SLAM DUNK》:從沒停下來的井上雄彥

    「太勁了。太勁了……」那一夜我坐在電影院,看完《THE FIRST SLAM DUNK》片尾工作人員名單,頭頂燈光亮起之後,嘴巴裡不知道喃喃唸著這句話多少次。很久沒有一部電影給我這樣的衝擊,而更重要的是,這種強烈感受很大部份並非來自懷舊情感,而是因為切切實實看了一套「偉大的籃球動畫」;裡面有再多熟悉的場景和人物,也無法阻止我去判定:這是一部井上雄彥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