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達智醫生專訪 - 運動X心血管健康

梁達智醫生專訪

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三高引致,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有助降低膽固醇、血糖和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1。然而,若無恆常運動習慣,過於急進或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有機會引致心臟病發甚至猝死2。想享受運動樂趣,建議循序漸進,由較低強度的運動如高爾夫球開始。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熱愛運動,更經常打高爾夫球,認為打golf對心血管健康尤有好處,更有病人打golf後病情改善!

 梁醫生打高爾夫球

 梁醫生閒時便會去打高爾夫球。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熱愛運動,更認為打golf對心血管健康尤有好處,更有病人打golf後病情改善!

規律運動的幫助

有研究指打高爾夫球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梁醫生認為研究值得參考,而且高爾夫球的運動量也不低3:「每次打球都要行來行去,尤其不用拖車而揹著高爾夫球袋的話,負重亦令體力消耗增加,所以動輒步行六至八公里,可以消耗二百至五百千卡路里!」低至中強度的運動有助控制膽固醇水平、體重,從而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此外,打高爾夫球和其他運動一樣,可紓緩壓力及情緒,梁醫生自言打完Golf會睡得較沉,「心情放鬆對心血管健康也有好處5!」

一般人認為帶氧運動較激烈,不過梁醫生指帶氧運動的定義是和緩而持續較長時間的運動,因此高爾夫球也算是低至中強度的帶氧運動,適合初接觸或平時少做運動的人,因此對於有三高問題、患有心衰弱或曾有心臟病發病史的人來說亦是很好的「入門運動」,引致病發的風險較低6。不過,天氣炎熱時,梁醫生提醒上述人士或年紀較大的人應避免在戶外進行過長時間的運動,並且盡量到陰涼處休息、適時補水。平日少做運動者則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和時間。

梁醫生以模型輔助介紹心血管健康

梁醫生以模型輔助介紹心血管正常或擠塞的情況。

慎防運動量超負荷

做運動對心血管健康的好處毋庸置疑,但若是較激烈的運動,梁醫生提醒大家留意身體的不適徵狀:「若較少運動習慣,可預先留意自己的最高心跳率,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時可留意自己的心跳率變化,以策安全7。不過,高爾夫球的運動強度較低,一般情況毋須憂慮對心臟突然造成很大負擔。」

梁醫生接觸過的病人個案中,剛巧亦有因為打高爾夫球而令病情有改善的例子:「有位五十多歲的病人,他每日運動三個小時,包括步行及打高爾夫球,兩三個月後體重減少約五公斤,血壓低了約十度,膽固醇水平亦降低了,三高問題都有改善;另有一位曾經心臟病發作過的病人,他以前好喜歡運動,但病發後心臟較弱,容易氣喘,再不能游水跑步,便轉而打高爾夫球,慢慢鍛煉及回復心肺功能,直至後來更可以重拾游水和跑步!」他指,即使病人以前有運動習慣,家族遺傳仍可能是患病的主因,例如有些病人遺傳性膽固醇過高 4,他們的壞膽固醇水平難以單靠嚴格控制飲食、生活習慣達標,很多時候需要依靠藥物幫助。常用的降膽固醇藥包括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如果使用口服藥物未能達標,可能需要加上針劑PCSK9抑制劑4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

建立運動習慣

美國心臟學會及世界衞生組織均建議成年人應每星期做150分鐘或以上中等強度帶氧量運動,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1、8,不過運動量應保持規律,勿突然加量,以免身體不適;此外可嘗試掌握適合自己最大心跳率的運動量作參考。

運動時可留意這些不適徵狀:心口翳悶,像有石頭壓住,可能是冠心病徵兆;體能變差,容易氣喘及覺得辛苦;心跳紊亂;頭暈等等⋯⋯有可能是心血管健康問題的徵狀9,有需要應及早求醫。梁醫生指:「若出現心絞痛,並且痛楚持續一段頗長時間,痛的位置延續到肩頸膊頭,又或出現氣喘,比平時喘得多,例如以前跑三、四公里,但突然跑一、兩公里便感到呼吸困難,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先兆9。」無論曾否患病,做運動都應保持心境愉快、享受其中,安全至上最重要!

     
 

最高運動心跳率的計算7

最高運動心跳率=220 - 年齡
安全運動強度=最高心跳率 x (50-60%)
每增加10%為運動強度分級:
A= 最高心跳率 x (50-60%)
B= 最高心跳率 x (60-70%)
C= 最高心跳率 x (70-85%)
D= 最高心跳率 x (85-100%)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100792-1.0-06/2021

參考資料
1. Arnett D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9;74(10):e177-e232.
2. Eijsvogels TMH, et al. 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 2018;20(10):84.
3. Robinson PG, et al. BMJ Open Sport Exerc Med. 2021;7(1).
4. Mach F, et al. Eur Heart J. 2020;41(1):111-188.
5. Mayo Clinic. Relaxation techniques: Try these steps to reduce stress.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relaxation-technique/art-20045368. Accessed June 15, 2021.
6.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rcise Prescription Doctor’s Handbook. https://www.chp.gov.hk/archive/epp/en/indexad6d.html?MenuID=5. Accessed June 15, 2021.
7. Cleveland Clinic. Exercise Heart Rate Zones Explained.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exercise-heart-rate-zones-explained/. Accessed June 15, 2021.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isk Factors: physical inactivity. https://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en/cvd_atlas_08_physical_inactivity.pdf?ua=1. Accessed June 15, 2021.
9.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coronary-heart-disease. Accessed June 15, 2021.

Text: Nicole
Photo: Olddog
Design: Yv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