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Vs真肉 營養價值大比拼

以往只有寥寥可數的素食餐廳可供選擇,如今除了素雞、素鴨、素魚等各種素食產品,我們還可在快餐店吃到口感媲美真肉,對任何飲食習慣的人來說都是福音。植物肉標榜無激素及無基因改造,色香味俱全,與真肉相比幾可亂真,到底植物肉的營養價值為何?會比真肉健康嗎?
 

植物肉
植物肉牌子林林總總,要認真閱讀食物標籤方能找到最適合個人需要的肉類代替品。|圖片來源:Taste of Home

 

甚麼是植物肉?

從成份上看,植物肉跟傳統素肉一樣,都由植物蛋白所做成。傳統素肉主要以黃豆製成,而近年興起的部份植物肉則用小麥及豌豆蛋白作為主要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以減少傳統素肉利用黃豆做原材料的「豆青味」。植物肉的其他原材料還有來自薯仔的澱粉、香料、麥芽糊精、增稠劑等。為在烹調時能可像真肉般流出血水,有些植物肉也會添加紅菜汁或紅菜頭的色素。模仿真肉脂肪方面,不同種類的油如芥花籽油、椰子油等也是新植物肉會添加的材料之一。

真肉VS植物肉的營養價值

植物肉
真肉與素肉的營養價值可從蛋白質、鐵質及鈣質含量等方面著手。|圖片來源: iStock
  1. 蛋白質、鐵質及鈣質含量
    從營養來看,植物肉的蛋白質和一般豬肉接近,而膳食纖維及鐵質含量則比真肉為高。每100克植物肉含大約2-5克膳食纖維,這些纖維來自黃豆及碗豆等膳食纖維。植物肉在製作過程中,會做後期營養強化,因此鐵質含量可媲美真肉含量,甚至更高,每100克植物肉可含約2-3.5毫克鐵。另外,大豆含有天然鈣質,所以植物肉的鈣質含量也比真肉豐富,每100克植物肉約含70-100毫克鈣。

     
  2. 油脂含量
    傳統肉類,如牛肉及豬肉等的脂肪,大部份都是飽和脂肪,容易增加血液的壞膽固醇含量,相對不健康。而植物肉的脂肪量,其中的油脂包括大豆油、芥花油,飽和脂肪的含量較低,較貼近大眾對健康油脂的喜好。值得留意的是,如文章開始時提到,一些植物肉或但添加了椰子油,椰子油含大量飽和脂肪,也會增加患上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選擇時宜先留意包裝上列出的成份表,以挑選較健康的素肉。

     
  3. 鈉含量
    素肉看來健康,但始終屬於加工食品,所以鈉含量相對較高。有些牌子的素漢堡扒(將120克)就可含有350毫克的鈉,若在進食時再淋上額外調味醬汁如茄醬及黑椒汁等,一餐所攝取的鈉或已超出所需。

植物肉為人類提供一個新的蛋白質來源,也可減少碳排放及我們對肉類的依賴,從餐桌改善人體健康、氣候變化、能源節約及動物保護等多方面社會議題,無疑是一件好事。當然,植物肉和一般肉類對人體的健康影響,還是取決於我們怎麼選擇:

1. 細心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籤
市面上有不同牌子的植物肉,製作方法及添加的材料皆有不同,宜先了解成分和營養素含量,找出最適合個人身體需要的產品。

2. 健康烹調方法
購買植物肉回家烹調時,應考慮到產品本身的油脂量及鈉含量,避免使用過多食油於烹調過程。此外,也建議盡量減少使用額外調味料,以免在醬料上攝取過量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