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迷思】練到肌肉痠痛先有效?5大謬誤你做錯咗幾多樣?

近年,健身運動愈來愈盛行,更多人注重自己的體型,踏入健身室,務求增肌減脂!盛夏即將降臨,想透過健身運動改善身型?接下來,我們將會為你破解5個常見的健身迷思,讓你健身路上少走歪路!

疲累的健身新手
健身切忌過勞!|圖片來源:iStock

迷思1:訓練強度愈高愈好
許多健身新手為了更快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一星期七天也到健身室進行訓練。這很大機會會造成「過度訓練」,原因就是休息不夠,身體復元能力跟不上。症狀包括:全身痠痛超過一週、睡眠質素下降、失去動力和焦慮易怒等。「過度訓練」除了令身體過於疲勞,影響下一次訓練狀態,大大減低訓練成果外,更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和傷害。因此,切忌操之過急。

迷思2:汗流得愈多愈好
很多人以為運動時,汗流得愈多,身體便消耗得愈多,從而減去更多脂肪。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流汗只是身體一個用來散熱的機制,而不同人的汗腺發達程度也不一。運動時身體會產熱,需透過流汗來散熱,避免身體核心溫度過高。另一影響因素是環境,在溫濕度高的環境下運動,容易大量排汗,但脂肪並不會跟著流失。脂肪的燃燒取決於運動型態與運動強度是否足夠,而並非流了多少汗。

迷思3:練到肌肉痠痛才有效
訓練後的肌肉痠痛令人感覺訓練有所成效。運動後,肌肉出現細微的撕裂產生延遲性肌肉痠痛。受損的肌肉會自動修復令肌肉增長。有些人會盲目追求肌肉痠痛,認為有它,肌肉才會增長。可是,這並非完全正確。要知道人體的適應能力是很强的,在剛開始嘗試新訓練課表時,或許第二天會感到肌肉痠痛,可是當肌肉適應後,痠痛感覺便會慢慢變少。而且,訓練成效和肌肉痠痛程度沒有直接關係。過度追求痠痛感容易造成受傷,痠痛情況下繼續訓練更可能造成反效果。適度休息和健康飲食才能幫助肌肉穩定成長。

迷思4:可以鍛鍊特定部位消除脂肪
有些人認爲可以透過進行特定的訓練動作來達到局部瘦身的效果。在網上,也有不少新手在健身群組中提問說:「想瘦手臂、腹部、大腿等,有什麽訓練動作推薦?」網上也流傳著不少教人如何局部瘦身的影片。其實,局部瘦身是不存在的。因為脂肪燃燒是全身性的,身體的機制使人無法局部瘦身。事實上,先減哪一個部位的脂肪是身體基因決定,並非自己能控制。

迷思5:要避開碳水化合物
很多人視碳水化合物為減重的敵人。可是它就像汽車的汽油,向身體提供能量,才有力量運動並調節消化道機能。如果,完全不攝取它,只以蛋白質、蔬菜或油脂作為熱量來源,長期下容易造成頭暈、集中力不足、身體無力、情緒不穩等等症狀。事實上,碳水化合物分為簡單和複合兩種。簡單碳水化合物包括所有的加工食品之類的東西,如果攝取過多加工類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血糖並且導致體重上升;複合碳水化合物,例如全麥麵包、豆類、燕麥和某些蔬菜,實際上可以幫助調節血糖水平。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好的,但需要選擇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調整適合的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