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到便更努力去理解|畫觀蒼綠

聽不到便更努力去理解|畫觀蒼綠

「你唔戴助聽器點聽到球證吹哨子?」
「你聽唔到點理解到打Rugby?」

這些問題我已見慣不怪,但我最不希望拖累球隊——因為我的球隊並非聾人球隊,我們打的是一般欖球聯賽。所以每次比賽前,我都會花時間了解球例,做好準備。教練通常會事先通知球證我是聾人,但初期比賽時,有些球證會忘記,會在我的視線外吹哨子,然後再叫我們隊長提醒我避免再犯規。當時我都有點不忿,不明白自己怎會犯規,又見到對手犯規卻無被吹罰,心裡會質疑球證是否公平。

直到有位隊友建議我去考欖球裁判Lv1課程,認為我可以更加了解球例。我鼓起勇氣去報名,沒料到愈學愈覺得球證這份工殊不簡單——十五人欖球球例多到嚇人,我自己都記不清。球證要一邊望住場上兩隊一共三十位球員,一邊作出準確判決,要顧及每一個細節,根本不可能每次都專門照顧我這個「聾人」球員。

考完證書後,我開始更加尊重球證。認識多了一班欖球球證之後,他們對我都有特別留意——之後比賽時見到我,會刻意出現在我視線範圍,或者快速拍拍我的背,通知我判決。最重要是,因為我學識了球例,開始能夠預判球證會怎樣判罰,反應快了,亦可以即時幫隊友解釋球證的判決。我可以留意自己如何避免犯規及重複犯錯。

有時場上都會發生些幾好笑的事。例如球證做錯了某個判決手勢,如舉錯方向,雖然他們會好快調整,我會第一時間發現。賽後有球證都會主動對我說:「啱啱我做錯咗個signal,辛苦你啦!」我會笑住回答:「我都明你哋唔易呀!」其實無論球證或球員,都是一路錯一路學,無人是完美的,每一場比賽都是學習。

一場比賽,無欖球球證,是無法進行的。原來理解多了,不單止令我打得更好,也令我對欖球有多一層敬意。 

聽不到便更努力去理解|畫觀蒼綠

畫中是一位我好欣賞的欖球裁判Matthew Rodden。

Photo:鄭沛彣
illlustration:作者提供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7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