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uit of the Loom:巴菲特的運動世界|REFRACT

Fruit of the Loom:巴菲特的運動世界

談起巴菲特或他的投資公司巴郡,你會想起甚麼?股神?傳奇投資人?富商?ETF?廢老股?還是他的可口可樂股票?

不說不知,一天喝五罐可口可樂的巴菲特看似和運動無緣,但他原來一直經營著一個運動時裝集團,他還在過去20年默默收購,一手一腳建立起自己的運動王國:那就是 Fruit of the Loom 和旗下的無數運動品牌。

Fruit of the Loom:大自然嘅恩惠我全部都要攞

創辦於 1851 年的 Fruit of the Loom 是美國其中一個最早和最大的服裝品牌,無論是外衣、內衣、女裝還是運動服都有所涉足。品牌名字借用聖經詞語 Fruit of the womb,意思即是孩子。來到成衣界,衣服當然就是紡織機的孩子。品牌使用過百年的 Logo 是經典生果圖案:紅蘋果、青和紫提子還有黃色鵝莓,就像織布所用的棉花一樣,是來自大自然的恩惠。

時間快轉至二十世紀末,就像所有經營不善的品牌一樣,Fruit of the Loom 已經過多次易手,在不同公司之間流轉。轉捩點就是巴菲特在2002年出手購入早已陷入破產的 Fruit of the Loom,讓這個百年老牌成為巴郡的子公司。

隨後,巴菲特繼續密密收購,將多個品牌收購 Fruit of the Loom 旗下,重新整頓發展方向,包括收購運動集團 Russell Brands 和女裝內衣品牌 Vanity Fair。

Russell Brands 和它的領頭品牌 Russell Athletic 你未必聽過,但這個品牌和 Fruit of the Loom 同樣擁有百年歷史,而且是運動衛衣(Sweatshirt)的發明者。對,沒有寫錯,這間公司在 1920 年發明了衛衣,從此改寫了運動賽場的面貌。它旗下還有不少運動用品子公司,例如專營籃球的 Spalding,它們生產的籃球一直都是香港籃球總會指定的比賽用球。

Fruit of the Loom 和它的旗下品牌未必舉世知名,但總是在行業中佔一席位,甚至不可或缺,這種默默耕耘的風格,實在和巴菲特本人不謀而合。

說得誇張一點,你又怎能想像到,當你打開電視機收看 ViuTV《季前賽》,看著姜濤和呂爵安打籃球,背後賺錢的竟然是巴菲特?

自己生意自己做:淨色衣服的智能叛變

長久以來,Fruit of the Loom 都專注經營淨色 T-shirt,用來售予其他品牌製作產品、運動服或作為內衣之用,但這些美國淨色運動服大廠必定要面臨轉型困局——正當鄰近美洲國家或某亞洲大國以極為低廉的勞動力競爭,在美國本土設廠實在難以競爭。

作為同業的 Champion 找到解決方案:Champion 將生產線搬到亞洲,還直接將 Champion 當成潮流品牌經營,自己生意自己做。現在,總算找到一線生機。

也許,堅持在美國設廠就是 Fruit of the Loom 經營不善的原因之一。在巴菲特接手品牌後,他將美國工廠全數關閉,並將生產線搬到中南美洲國家,近年亦開始將 Fruit of the Loom 視為潮流品牌來經營。

水退了就知道誰沒有穿泳褲,這句巴菲特的名言,相信這陣子不少人都有所體會。經歷近期幣市和股市的腥風血雨,基本上任何人,無論你買美股港股大幣小幣甚至NFT也好,也總有某程度上的損失——除非你的強積金選擇了100%保本基金,否則在這個社會,任何人都總有些投資失利。

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關鍵在於你是輕傷還是重傷,又抑或是被市場腰斬。你認了Cathrine Wood 為契媽還是視巴菲特為契爺,一念之差,有機會讓你避過銀行存款等如零的困局。

市場變化萬千,巴菲特總是喜歡將目光放向一些較為恆久的東西,例如歷史超過百年的運動品牌。其實運動和潮流,還不是同一個道理?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2年7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