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Culture 旅人的畢生夢想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是許多旅人畢生夢想,那又為何被稱為「天空之城」?馬丘比丘位於海拔2,400米高,本來2,400不算怎樣高,四周給高山團團圍繞 ,每個早上日出前後雲霧飄渺,屹立群山中的山城在雲海霧霾裡若隱若現,山城彷彿飄浮在天空上的瑰寶——天空裡的山城,故此,馬丘比丘被譽為「天空之城」,擁有夢幻又詩意的畫面!
Life & Culture 【運動激發創作靈感?】 雕塑藝術家邱家健醉心巴西柔術|藝術巴柔 只要認真投入運動,誰都曾嘗過踏進平台期、受傷期,迷失在沒甚進步的痛苦中。對醉心雕塑藝術的邱家健(Kinka)而言,創作亦曾出現樽頸位;而他居然學習別人眼中最激烈的運動,讓身體與意志從沉睡中甦醒,令靈感重生。他一年半前跑去學習巴西柔術,多次參與比賽,今年三月在香港公開賽獲得76公斤以下組別銀牌。
Life & Culture 無限 - 陳偉邦(拔萃男書院)|學界籃圖 每年一度的學界籃球精英賽於二月初落幕,男拔輸了給宿敵英華,僅得亞軍。賽前陳偉邦便坦言能打進精英賽已感興奮,因為疫情令精英賽停了三年,而上一屆男拔更飲恨被DQ而未能打入精英賽,四年來他和隊友都是第一次打精英賽:「我們整隊都是以入精英賽為目標,我們是挑戰者的身份,就保持興奮的心情去打吧,最後拿什麼獎就沒有多想了。」
Life & Culture 日本足球和二次元女孩有甚麼關係?|Refract 香港人熱愛足球,每年英超開季總有大群人抱著電視不放,捱更抵夜觀看直播,但除了時差相距七、八個小時的歐洲足球,還有甚麼可以支持得更輕鬆的足球聯賽? 近年日本和南韓的足球聯賽都廣受歡迎,特別是日本的職業足球在搶人才(觀眾)方面都相當落力,究竟日本如何由潮流和動漫入手推動國內聯賽發展?為甚麼動畫《Love Live!》中的二次元女孩都穿上了各大球隊的球衣,而鄰近地區的足球界又有甚麼可以參考?
Life & Culture 京都運動旅 去京都,看富有古典美的歷史建築,閒靜的寺廟庭院;春天看櫻花,秋天看紅葉,夏天看祭典⋯怎會和運動扯上關係?喜歡運動的人當然去到哪裡都會找到「運動」的契機,而我就嘗試發掘各種與運動有關的景點。京都的運動魂比想像中多,除了每年一度的京都馬拉松,不少日本國家隊國手也出身京都,例如足球的鐮田大地,排球的高橋藍等,意料不到的是更有「運動主題」寺廟及神社!
Life & Culture 智力 致力|當體育遇上教育 在田徑場轟天吶喊,在足球場振臂歡呼,在乒乓球場因擦邊而驚叫,在羽毛球場因落網而輕嘆,喝采聲充斥着亞運會賽場每一個角落。大家可曾想過,杭州亞運會有一個賽場,沒有歡呼,沒有驚嘆,甚至沒有現場觀眾。
Life & Culture 林德信現場帶領逾三十位KOL參與靜觀瑜伽之旅,實測GARMIN新系列智能運動腕錶準密數據 國際知名智能運動腕錶品牌GARMIN,今午(30/10)於W酒店舉行新錶簡介會,介紹全新推出之VENU 3系列及VíVOACTIVE 5 系列,更邀請了素以熱愛運動聞名的麥明詩,以及瑜伽高手、藝人林德信,分別分享新系列腕錶如何實踐他們建立健康生活。
Life & Culture 【Life Special】融合你羽我 每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體育圈的殿堂,各國健兒為自己、為所代表的地區拼盡全力爭取成績,即使是收看轉播的觀眾亦會上下一心、共情打氣。然而,每兩年一次的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奧)卻鮮為人知,背後和諧共融的意義亦難以廣泛宣傳、走進大眾媒體。 「勿以事小而不為。」 融合伙伴林煒與智能障礙運動員陳展冲於羽毛球融合雙打賽事上奪金,另一位融合伙伴詹可淇亦與智能障礙運動員楊悅在賽事上奪銀,這看似簡單的一句,卻反映出兩位融合伙伴希望社會多加包容特殊需要人士。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輪後舞台 - 陳浩源 一位二十三歲年青人,因一次意外而需即場截肢,人生從此改變;十四年後,這位輪椅上的鬥士成為奧運銅牌得主,以殘疾運動員身份「發光」。故事的主人翁陳浩源(下稱:Daniel)回顧當年何以「踏出」成為全職輪椅羽毛球運動員的一步,關鍵在於尋找價值:「當年因意外成為殘疾人士而失去很多能力,坦白說我覺得自己已失去很多價值,而我成為殘疾運動員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尋找自己的『剩餘價值』!」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杭州亞運電競 奧運舞台上的新競技 2022年杭州亞運會首次將電競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很多傳統運動的支持者或會對「電競」感到陌生。除了前文介紹過的《街霸V》以及《英雄聯盟》,以下再為大家簡介亞運電競項目包括的另外五款遊戲,以及電競如何走入亞運的歷史之路。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從一個人到一隊人 - 英雄聯盟香港隊 電競項目也有分為單人和團隊遊戲,街霸屬於一對一的單人遊戲,而英雄聯盟(LOL)則屬於團隊遊戲,選手除了個人技術,同時也要靠團隊合作取得勝利。LOL早已風靡全球,歐洲更有大型LOL賽事獲電視台直播,亞洲的中日韓均有月入相當可觀的職業選手。相形之下,香港選手的前路茫茫,雖然是團隊,有時卻仍然需要獨自面對未來選擇;激烈的競爭環境,令這些十多歲便投入職業電競的選手,可能比Hotdog29更早思考「人生」這個課題。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一個人的奮鬥 - 港隊電競運動員 葉文豪(Hotdog29) 電競是否運動?大家也許可以從體能消耗、技術訓練、競技性等方面去討論,但當今屆杭州亞運將電競首次納入為正式項目,同時在「競技性比賽項目」中亦包括了國際象棋、象棋、圍棋以及橋牌等「項目」,毫無疑問亞運是從「競技性質」去定義電競為運動。
Life & Culture 長榮航空,以運動推動旅遊 本年8月25日至27日,一連三日的「運動博覽SportsExpo 2023」於亞洲博覽會舉行。博覽會其中一個最為盛大的活動之一,定必是由Sportsoho及Fencing Hall劍•館合辦的「亞洲少年劍撃精英聯賽」,吸引來自本地、台灣和內地的一眾8至14歲的少年劍擊好手參與。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運動「音樂」物語 - 香港音樂人 AP潘宇謙 身兼作曲人、填詞人、主唱和說唱歌手於一身的音樂人潘宇謙(Anson Poon,下稱AP),談到相比文字、圖像和影像、更為抽象的音樂,作為呈現運動題材的形式,一位名為Armin Van Buren的荷蘭DJ的作品,讓他印象深刻:「曾經一次現場戶外表演,聽到他的作品名為《Ping Pong》,全首歌的節奏和編曲都以打擊乒乓球的不同聲音創作。其後更配合數千個乒乓球從舞台上灑下的畫面,感覺非常史詩式。」這是AP對於音樂與運動「融合」最深刻的印象,但在創作《Face Off》,他只是負責填詞部分,而且歌曲需用作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宣傳所用,當中涉及不少考量。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運動「電影」物語 - 香港新晉電影導演及編劇 應智贇 應智贇(下稱:阿贇)愛好足球,畢業作品也是以足球為題,但卻未有誘因和動機去寫足球主題的電影劇本,因緣際會下,卻被閃避球的世界所吸引。「有一次於網上踫巧看到日本的閃避球比賽,驚覺閃避球運動原來有很完善的隊型和戰術,顛覆小時候只視此運動為遊戲的想法。」作為編劇,阿贇當時將對閃避球的想法紀錄下來,後來成為參加鮮浪潮微電影比賽的題材。「但我當時亦未了解這項運動的哲學,因此閃避球只是載具,該鮮浪潮作品主要講教育制度。」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運動「劇集」物語 - 香港電影導演 甄栢榮 甄栢榮(下稱:Anthony)導演參與投身影視製作的行列,與他早年的運動經歷有所關連。「小時候打乒乓球,經常因心理質素差,導致比賽失準而感到氣餒。後來轉踢足球,分工合作下壓力不如個人運動般大,而且即使在心態受挫時亦有隊友扶持,一齊贏一齊輸。」影視作品的製作團隊就如同一隊球隊,各施其職,Anthony喜歡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各有崗位,但目標是完成同一件事。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十年 - 香港運動影視編年史 今年正好是《狂舞派》上映十周年,剛巧與之同時於2013年八月上映的電影《激戰》,兩部都是當時成為熱話的運動作品;理想票房彷彿推開了運動創作的大門,近十年香港關於運動的影視作品愈來愈多,每次有新戲上映或劇集播映期間,相關的運動項目亦受到更多公眾關注,亦令創作者和製作方均更願意投入運動作品當中。 2013年彷彿開啟了一個「運動物語」的年代。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運動「漫畫」物語 - 香港漫畫家 曹志豪 日本的運動漫畫風行世界,證明運動與漫畫的組合「有得諗」,而這「諗法」亦早於香港漫畫家曹志豪(下稱:Jerry)腦海萌生。港漫盛行的九十年代,其實已有不少漫畫家嘗試以運動作主題,但結果卻是武打作品才有銷路保證,出版社缺乏誘因投資於賺頭平平的運動題材,令不少企劃胎死腹中。拳擊漫畫《死角》先以圖文小說形式出版,於2022年尾獲改編為ViuTV電視劇《繩角》並令其漫畫版終於能夠面世,箇中度過了長達十年的掙扎,本身已是香港運動物語的一個長篇故事。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運動「小說」物語 - 香港小說家 喬靖夫 以運動作為創作題材,古今中外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日本更盛產以運動作題材的漫畫,當中《Slam Dunk》及《足球小將》稱得上是日本公認的國寶級運動漫畫,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電影作品如美國的《Rocky》、日本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和台灣的《Kano》都已被奉為運動相關作品的經典。 香港,又有否這樣的運動作品?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生活大廚的百味-健體港隊運動員 馬倩宜 從選擇食材,以至用不同烹調方式令食物融合起來,端出美味可口的料理,是為廚師的功夫;那麼身兼營養學士、健體教練、催眠治療師、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的馬倩宜(Happy),將所學的不同知識融合,助自己及他人成就更好的生活,亦可謂「生活大廚」了。
Life & Culture 【Cover Story】當運動員變成大廚-港隊劍擊運動員 張小倫 提到運動員,大部份訪問都圍繞其訓練、比賽、如何調節心態和面對壓力等等,但對運動員來說他們的生活當然有很多面向,就算是全職運動員也會從個人興趣中發掘出新的「職志」-今期接受訪問的劍擊「大師兄」張小倫便發展出對餐飲的興趣,更進而轉戰網上烹飪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