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恩:享受慢行山野 當大家說「我好鍾意香港!」時,若非全球旅遊停擺,未必有這麼多人蜂湧去探索香港山野——到底大家對香港的山了解多少?除了香港人,有外籍越野跑手直言為了跑山而移居香港,近年亦有不少喜愛行山遊客特意來香港行山遠足,要一窺香港山野吸引「外人」的魅力,先要由香港首條行山徑「麥理浩徑」說起。這條長達100公里的行山徑東起西貢、貫穿九龍及新界,西至屯門,孕育了不少越野跑高手,亦是很多喜愛遠足人士的起步點。今期就由越野跑手羅啟邦和山藝教練陸永恩一起分享他們和麥徑的故事.......
羅啟邦:超長山賽挑戰者 當大家說「我好鍾意香港!」時,若非全球旅遊停擺,未必有這麼多人蜂湧去探索香港山野——到底大家對香港的山了解多少?除了香港人,有外籍越野跑手直言為了跑山而移居香港,近年亦有不少喜愛行山遊客特意來香港行山遠足,要一窺香港山野吸引「外人」的魅力,先要由香港首條行山徑「麥理浩徑」說起。這條長達100公里的行山徑東起西貢、貫穿九龍及新界,西至屯門,孕育了不少越野跑高手,亦是很多喜愛遠足人士的起步點。今期就由越野跑手羅啟邦和山藝教練陸永恩一起分享他們和麥徑的故事.......
港隊首戰亞洲虛擬賽艇 今個星期日(1月24日)舉行的「2021 世界室內賽艇錦標賽亞洲區資格賽 」,除了是首次以虛擬競賽形式進行,亦是首次在香港舉行亞洲區資格賽,多位亞洲賽艇運動員均會參加,港隊亦正積極備戰中!
文青也運動 步入書店,原以為只會見到有人打書釘,沒想到卻見到一班人趴在地上做掌上壓。發生什麼事?這是在一拳書館舉行的徒手健身班,而此前這裡已舉行過瑜伽班、兒童劍球班,更即將推出巴西戰舞班。館長龐一鳴異想天開將書店和運動結合,令從未做過健身的人願意作出嘗試,也令人翻閱從未看過的書種,如此「奇招」推廣閱讀,竟然甚有奇效......
在社區推動開心跑 「跑步咁辛苦,為咩?」跑友之間的對話,不乏這個疑問。有人會說為了減肥、身體健康;亦有人志向衝擊個人成績或香港紀錄,各有動機。回歸初衷,也許動機只是起點,對陳家俊Eric來說,答案真實而純粹:「我鍾意跑步帶來的虛榮感、滿足感、優越感!」;到了現在他的重心在於「教跑步」,觀察來上堂的學員亦令他別有啟發:「我也喜歡教跑步,做教練最美好的風景是看人,因為人是充滿未知,這亦是我和學生相處的開心之處。」⋯⋯
一個人的抗爭 Sub-3是個什麼概念?對很多業餘馬拉松跑手來說,是個具標誌性的門檻,每年香港馬拉松便設立「千金先生」獎金予跑入sub 3跑手(「千金小姐」為sub 330),以作鼓勵。楊錦鴻(金毛)卻說,他第一次跑全馬便sub 3。13年來,跑步帶給他光榮和信念,他原以為可以一直跑下去,直至去年,他發現患癌要休腳,身體每況愈下,但多年跑步鍛煉培養出來的鬥志,卻成為他面對癌症的「武器」:「跑步鍛煉出來的鬥志亦幫到我面對治療。」⋯⋯
唔撞㰖球執垃圾 香港沿海飄浮垃圾好多,不少環保團體及市民都自發組團去海岸執垃圾,不過這個任務並非有心有熱誠就做到,更重要是有體力!海岸垃圾當然不止在沿岸海灘可見,近岸的小島亦有很多,因平日較難有人跡,亦沒有定期渡輪前往,這些垃圾亦更少人清理,有心人便須划獨木舟或小艇去近岸離島及海灘執拾,又要划艇又要撿拾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飄浮垃圾,分分鐘比打場波更累!
保護山徑:心態重於工法 香港自1976年開始設立郊野公園,至今已有廿四個,佔全港土地面積約四成,再加上大大小小的郊遊徑、行山徑,成為香港人最重要的郊野資源,每逢假日遊人如鯽。近年多了越野賽事,亦令踏足郊野的人士以幾何級數上升。
重拾樓下運動時光 未知有多少讀者曾試過在屋企樓下玩或做運動呢?住公屋的朋友或有過這類經歷,但當城巿發展令居住環境愈來愈疏離,家長返工忙碌、小朋友放學又要補習或上興趣班,即使住所樓下有運動場所也可能絕少踏足吧?做運動不一定要搭車去特定地方,不妨留意下附近的運動場所或社區活動,可能你會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