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咸傳》:憑碧咸傳能真正認識碧咸?

《碧咸傳》:憑碧咸傳能真正認識碧咸?

Netflix過往推出不少人物傳記為題的紀錄片,當中不乏體育界名人為故事主人翁。今次的《碧咸傳》(Beckham)之所以迅即「爆紅」,與作品的技藝無關,理由很簡單,就是碧咸這個人物本來就「好睇」!

碧咸的「好睇」不只「good looking」,也在於他的足球生涯充滿傳奇性。對於這個人物的事跡並不熟悉、非他的球迷或粉絲的「一般觀眾」,相信不難為他於1998年世界盃,憑一腳讓自己一躍成救世主,數日後再因一腳直墜成國家罪人的經歷而感到驚訝;也不難為這位被唾罵予足足兩年的罪人,於一場生死戰完場前射入罰球,拯救並助英格蘭打入2002年世界盃決賽周,同時為自己贖罪的事跡而讚嘆。碧咸這個活生生的人物,比起創作出來的主角更富戲劇性。

從不同角度認識碧咸

對於如筆者般對於「萬人迷」的故事瞭如指掌的球迷來說,這部紀錄片依然能讓各位感到新鮮。憑藉Netflix的招牌,碧咸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幾乎全員列陣,包括碧咸的父母、明星妻子維多利亞(Victoria Beckham)、讓碧咸成為國家罪人的故事「奸角」施蒙尼(Diego Simeone)、一手提攜碧咸最終卻反目成仇的恩師費格遜爵士(Sir Alex Ferguson)、與碧咸公開罵戰的洛杉磯銀河(LA Galaxy)隊長當奴雲(Landon Donovan)、多位曾執教和收購碧咸的各球會領隊及主席等,都憶述當年與碧咸的關係並盡抒己見,於影片的比重不比訪問碧咸本人的內容少,讓本身熟悉碧咸事跡的人,能站於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場,以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甚至評價這號人物。

四集的影片的開首以及最後一集的結尾,都是碧咸的家庭片段。講及碧咸足球生涯不少重要事件,都會訪問其父母的感想,而「咸嫂」維多利亞的訪問內容,更佔整部影片相當重的篇幅。影片強調碧咸家庭與足球生涯的相互影響,球迷一般只以球員的角度評價碧咸,這部影片則展示其足球生涯的事件(特別是轉會)對家庭的影響;碧咸父親狂熱球迷兼嚴父的身份,是普遍被以往相關的紀錄片所忽視的,而這就正正讓筆者更加了解碧咸日後何以多次能逆流以上。

導演目的性的選材:模糊世界盃

筆者以往看過的紀錄片,作者(導演)於影片不同程度地表達了自身立場,而筆者認為今次作者Fisher Stevens在選材上是明顯有其目的性。

世界盃是足球員於國家隊生涯的最高殿堂,碧咸參與了三屆。前文提及1998年的一屆無容置疑是碧咸人生重要一頁,固然被作者大篇幅提及。然而被廣泛評為碧咸表現最佳的一屆世界盃——2002日韓世界盃,於影片只佔一個畫面。前文提過,2002年世界盃決賽周席位是由碧咸的罰球鎖定,當屆世界盃也是他首次以隊長身份帶領英格蘭參加,而他對阿根廷射入奠定勝局的入球一報四年前之仇(正是當屆世界盃於影片中唯一呈現的畫面),八強對巴西以一球僅負被奉為當屆經典,球場以外其「雞冠頭」的造型更風靡世界,任何角度看這屆世盃也不應該被這四小時的影片所忽略。至於2006年一屆,碧咸於十六強再次充當救世主,憑招牌罰球一箭定江山帶領球隊殺入八強(也是他代表英格蘭的最後一個入球),八強戰傷出淚灑球場,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場世界盃賽事,重要性不言而喻,卻於影片隻字不提也說不過去。影片講及碧咸為爭取入選2010年世界盃大軍而作出自私行為,捨棄洛杉磯銀河的隊友外借到意大利踢球,然而他因受傷而失落參與該屆世界盃的後續,卻沒有於影片交代。

影片沒有迴避碧咸足球生涯的「階段性失敗」,反而著墨不少,例如他於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長期無冠,以及在洛杉磯銀河得到其足球生涯的最長連敗。然而由於碧咸於上述兩支球會的最後一個球季,都以聯賽冠軍殊榮作告別,為效力該球會的生涯劃上「成功結尾」,令影片所敘述的「階段性失敗」「升華」成「成功結尾」的鋪陳。

碧咸的國家隊生涯,1998年世界盃成國家罪人是「階段性失敗」,2001年一腳帶領英格蘭殺入2002世界盃決賽周成為英雄,是影片對於碧咸的國家隊生涯最後描寫,筆者認為很可能由於碧咸於2002、2006及2010年世界盃都沒有為英格蘭帶來冠軍,未能為國家隊生涯寫下「成功結尾」,因此予以隱藏。

一臉稚氣的碧咸已被費格遜看中。

在嚴父的要求下,碧咸自小便接觸足球。

受訪者的話,信不信由你

談到誠信問題,家有勞斯萊斯的「咸嫂」維多利亞指自己出身自勞動階層,卻被碧咸當場斥責要「be honest」的場面,被網民瘋傳嘲笑。作者選擇將這片段收錄於影片之中,或多或少暗示受訪者(特別是維多利亞)的說話未必能夠盡信,而主角碧咸則是對誠信有所追求的。姑勿論這片段是否「劇情」,透過觀察訪談內容,筆者主觀相信碧咸確實頗為坦誠。訪及道德上最為敏感及最影響形象的「出軌事件」,碧咸被問到「當時你們夫妻倆如何撐過去」的問題時,只是回答「老實說我不知道」。碧咸透過回憶當時的心理狀態,間接讓觀眾了解事件產生的原因。最後,以「but ultimately, it’s our private life」,希望不再就此事作討論,至少他是個承認自己不願意講,而非願意講卻是在講大話欺騙觀眾的人。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