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s Views 《給十九歲的我》:永恆的片刻 我帶著期待的心情進場看,主要是因為我對紀錄片的濃厚興趣,其次當然是對預告片當中出現的單車運動員馬燕茹感到好奇。光是「紀錄片」和「運動員」兩個關鍵詞,便足以令我掙扎著在截稿前夕抽空去看。
Editor's Views 《緣路山旮旯》:你會怎樣把握自己命運? 原以為這只是一套輕鬆愛情小品,意想不到導演和製作組的用心安排、主角設定夠誠意,最後令我感動離場。而最令我期待的,如何將「行山」這個元素融入劇情——畢竟這才適合在運動媒體中介紹——亦沒有令我失望。
Editor's Views 四位東奧女選手的逐夢路 《The Wall - Climb For Gold》是一部以東京奧運為主題的紀錄片,全片圍繞四位出戰首屆運動攀登項目的女選手,分別是來自斯洛維尼亞的Janja Garnbret、日本的野中生萌、美國的Brooke Raboutou和英國的Shauna Coxsey,包括她們童年時攀登的片段,到在日本錦標賽爭奪僅有七張的奧運入場券,以至備賽和參賽時的經歷和感受,最後至參賽後四人的反思等;同時加入她們的親友和教練的分享,讓觀眾從中窺見四人登上奧運舞台路上的點滴和背後所付出的種種代價。
Editor's Views 足球小將迎「難」上 《足球小將迎難上》是2021年上映的紀錄片,內容講述兩名熱愛足球的好友Mahmoud和Fawzi,身處難民營中仍堅持訓練,夢想成為專業足球員,從而離開難民營尋回自由;即使過程中面臨困難,但兩人成功受邀參加知名體育學院的訓練,並參加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首個國際比賽。
Editor's Views 鐵血老豆的育成計劃 運動員傳記式電影好多,但以運動員個老豆為傳記的電影應該比較少,甚至可謂絕無僅有。因為要講一個運動員成功,功勞怎會在其老豆身上而不是聚焦在運動員的努力上? 天時地利人和,才令Richard Williams——這位兩個世界冠軍的老豆——有了傳奇性。
Editor's Views 《沒有不可能》:天賦的能力 經歷東京奧運,很多人都為港隊取得佳績而興奮。可是,大家有留意殘疾運動員嗎?他們有的成為職業運動員,更代表香港出戰國際比賽,甚至8月底開幕的東京殘奧。
Editor's Views 不平凡的故事成就不平凡的電影 《媽媽的神奇小子》以蘇樺偉一生的故事作藍本,一筆一劃地將這位六次殘奧金牌得主在大銀幕上呈現出來。作為全片的主角,導演尹志文並沒有選擇起用一些名氣大的演員,反而從舞台劇界找來新人梁仲恆,加上監制吳君如親身上陣,一新一舊的配搭擦出不少火花。
Editor's Views 《二次人生》- 為自己的人生打氣 在艱難時,在需要拼一口氣時,一聲對自己的專屬的加油,勝過千言萬語。導演也是由此出發,想藉電影為觀眾加油,亦是開拍這電影的初衷,「我不是一個跑步人,但我觀察到跑步有它很獨特的魅力,圍繞在賽道的支持者,會在路旁為跑手打氣。這對於跑到末段乏力時,又或者中途想放棄時都有很大支持;我就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我們在某個時候,得到別人的打氣,然後有力量奮鬥下去。」
Editor's Views 《一秒拳王》:拳擊是否運動? 以拳擊為主題的電影眾多,但看香港電影,私心裡有點期望:會否探討拳擊運動這回事呢?在娛樂效果和忠實呈現拳擊本質之間要取得平衡,殊不容易;而運動題材的戲,拍得好看有賴紥實的劇本和導演說故事的技巧,但更重要是「運動」的說服力。導演趙善恆的野心不止於此,令電影更「耐看」,亦令人驚喜。
Editor's Views 天才見眾生-The Queen's Gambit 《后翼棄兵》 《后翼棄兵》獲得大成功之際,最多人問我的問題:a) 劇名的意思,b) 究竟國際象棋是否運動;而最大的令我思考的問題是 c) 為何這齣劇集給人一種「運動精神」?當中有甚麼元素令人將外型時尚美奐的女主角聯想到天才運動員?
Editor's Views 以生命影響生命 - 方力申45公里環島游紀錄片 方力申於2019年11月5日以破紀錄成績10小時43分鐘完成45公里環島游,為慈善機構「點滴是生命」籌得逾1057萬元。這條紀錄片《A Dream of a Lifetime》全長34分鐘,通過訪問、Alex的練習紀錄、挑戰的拍攝素材,紀錄了這項挑戰的預備、練習及那10小時的挑戰歷程。
Editor's Views 利迷花式慶祝 利物浦等待三十年終於攞到第一個英超冠軍,作為利迷一份子當然買了不少波衫及精品去慶祝,始終轉會窗看著各隊英超列強不斷補強,而利記2季連奪歐聯及英超冠軍後,即使後備單薄,加上中場開始老化亦無合適收購,令人感覺毫無野心,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買買買買買,唔買又唔知要等幾多十年。
Editor's Views 有一種永不言敗叫曼巴精神,有一種努力叫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即使對Kobe不了解的人也可能聽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這句經典名言吧?在Kobe長達20多年的NBA生涯裡面,他始終保持著「努力不懈,勇於挑戰」的決心。然而一代球星殞落,無數熱血球迷的紫金回憶褪成黑白,不知不覺Kobe已經離開我們快7個月的時間,8月23日是他的冥壽,為了紀念Kobe,美國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把每年的8月24日定為「Kobe日」,希望能延續Kobe的遺志。
Editor's Views 最平民實用跑步口罩:符合標準口罩+膠架 月前政府(行政會議)宣佈修訂法例第599I章「口罩令」,要求市民在室內或室外公眾地方、登上或身處公共交通工具及港鐵站區域內都必須戴口罩,並明言室外跑步及行山等都不獲豁免,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00元。
Editor's Views Nike與Adidas介入George Floyd事件的緣由 事件源自5月25日美國Minneapolis市,非裔男子George Floyd被警員跪頸致死,當中的爭議包括警暴、種族歧視及種種社會結構性問題,事件掀起全國示威風潮,一星期過去,風潮更蔓延至其他國家、領域,尤其是各運動相關品牌、機構,為非裔(黑人)平權的社會運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Editor's Views 內地Air Jordan及New Balance戰役 內地有連續兩單關於運動用品註冊商標的訴訟宣判結果,兩大美國著名品牌Air Jordan及New Balance皆被判獲勝,網絡一時泛起討論,卻大多不著邊際。
Editor's Views 集合啦!運動(?)森友會!運動同打機,why not both? 近日人氣Switch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風靡男女老幼,遊戲中不少運動元素,運動人如何從中體現「運動融入生活」?
Editor's Views 運動股逆市一剔向上?! 受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所拖累,各地運動比賽,包括奧運亦無可避免需要延緩或取消。既然再沒有比賽舉行,除疫情消息就再沒甚麼體壇新聞,筆者只好善用大學時期有限度的財新知識,分析一下和運動有關的經濟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