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淦」於此 - 趙嗣淦(Kenneth)

有「淦」於此

「誰說運動員退役必定是悲慘的事?」

年已30的棒球員趙嗣淦(Kenneth)計劃於亞運後結束港隊棒球員的生涯。回想起多年的浪職生涯,他自感圓滿,更與同伴於2020年開設室內棒壘訓練學校The Ballpark,延續香港的棒壘發展,傳承團隊合作的精神。投身棒球教練事業,只因他希望香港不只得一個趙嗣淦,而是有更多出色的棒壘職業球員或運動員;由於以往香港棒壘教練的發展空間狹窄,他選擇創業亦是為了「自救」,而得知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後,令他感興趣去嘗試其提供的資源,希望有助他推動棒球及闖出延續教練事業的路。

C

趙嗣淦

香港首位職業棒球員
香港棒球總會青少年發展總監
棒球訓練學校The Ballpark主場館業務總監 

2019 亞洲錦標賽香港隊代表主力投手
2018 亞運會香港隊代表開幕賽投手
2018 澳洲職業昆士蘭紅襪隊
2018 德國職業柏林紅鶴隊
2017 捷克職業奧林匹克隊
2017 全運會香港隊代表投手

浪人回家

Kenneth 自17年起到過捷克、德國、澳洲當職業棒球員,多年間在外地修行為香港爭取不錯的成績:17年助港隊奪世錦賽第五、18年亞運擔任開幕投手創下第六名的歷史最佳排名。由12歲至今,已在棒壘界打滾近廿年,就是那種「返屋企」的感覺,令他決意委身推廣及傳承這個運動,「棒壘講求團隊同一時間進步,磨合是必修課,這個精神是很值得傳承,學懂與球隊好好相處,也能應用於人生」。

18年的澳洲賽後,Kenneth 早已萌生退役的念頭,打算提拔青少年,參照外國棒壘發展的做法。早在18歲(U18)時,已帶領只比他年輕5、6歲的球員到海外出賽;他不會以「老屎忽」的態度示人,而習慣以朋輩方式與同輩及後輩相處,Kenneth 分享說:「其實學棒球從小就已被訓練與球員的溝通。通常離開Junior 等級後(即16歲)進入成人代表預備隊時,會重回所屬球隊幫忙教波,教一些8、9歲的Minor 等級小球員⋯⋯」從小學習教授小球員是棒球的規律,既溫故知新,亦是學做教練的機會;18年澳洲賽後,Kenneth 回流帶領港隊出戰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預賽及決賽,是史上第一次以梯隊形式出賽,與18歲那年的他卻相映成趣,也許他在異地「浪」了多時,加上職業生涯、家庭因素的變化,更推動他退下來,提攜更多個「自己」,「代表港隊退役與職業生涯退役是兩個大不同,覺得自己服務港隊已多年,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是時候要用另一個身份培養新血了」。

2020年,在奧委會協助及支持下,Kenneth 正在修讀有關創業管理的課程,與隊友創立了The Ballpark,同時亦計劃完成杭州亞運會後便結束十年的港隊生涯:「退役未必有任何大改變,盡可能做回平常的訓練和推廣,我想,退役不是悲慘的事吧!」

由12歲到今,Kenneth已在棒壘界打滾近廿年,就是那種「返屋企」的感覺,令他決意委身推廣及傳承這個運動。

Kenneth在捷克當職業棒球員。

不被投球嚇怕

本以為疫情會大大影響Kenneth 的計劃,但竟然為他帶來了機會。The Ballpark 冒險在第一波疫情肆虐時開業,棒球圈的支持,加上市民「困得耐想試新嘢」,所幸場館收支平衡,由起初的零收入,起碼能支付租金,到了現在收入漸趨穩定,故Kenneth 一直保持態度正面,才令他繼續支撐落去。

至於對棒球發展的看法,他亦保持積極的態度。雖說棒壘球是少數運動,安全性、裝備及地方是發展這個運動的疑慮,惟Kenneth 希望先透過做推廣活動,讓人真正認識體驗,才能有後續發展,而The Ballpark 成立的目的亦然,希望有更多機會能讓大眾認識這個運動,感受當中的樂趣,繼而釋除當中疑慮:「就以學車為喻,當你未學懂自自然會覺得危險,但學會後你便會知如何避過危險,其實在於你肯與不肯去嘗試之間吧」。

透過教學,Kenneth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職業棒球員的出現。

棒打教學?

「我一直的初心是培養兒童,我希望這裏(The Ballpark)經營會擴展,規劃能與日台媲美。」大家常說現在的小孩很幸福,時代變遷,生活水平比以往不同,與XY、千禧世代的孩子相處更不能動輒打罵,愈鬧愈好已是過時的觀念,「相信運動員年輕時必定會被教練罵到狗血淋頭,嚴厲緊密的地獄式訓練會令我們進步如神;相比之下,現今的教練要以友善可親的態度和學員相處,十分傷腦筋」。

Kenneth 認為要令兒童喜歡運動,不是單純訓練,要讓他們明白當中的意義。現今主張活動教學,一改舊有填鴨式教育制度,他的授課方式亦然,年紀未到10歲的學員會以玩樂為主,訓練為次,待他們年紀漸長才轉以操練為主。培養兒童的興趣,難度必定較高,Kenneth 常常會自我檢討,因為他深知教練必定才是把關者 ,「就算教練多厲害多有才華,教出來的學生質素不好,也沒有用!學生半途而廢,不在於他們的能力或運動項目好不好玩,問題是教練如何執教」。

「運動科學化」是運動界新的發展方向,相比起舊有的「死練爛練」才能令運動員以最快省力的方法更進一步。就以棒球訓練學校引入了測速儀器為例,將學員的表現數據化再與外國水平分析比較,好讓他們更快得知哪裏有不足;當數字成為了他們的目標後,就會自我發掘快捷的訓練方法,調整訓練量達到預期的效果,Kenneth 希望這個做法能令他們認為「當職業棒球員是有可能的」,相信這會為新一代帶來發展潛力,「教練亦需擔起大任,想辦法令數據提高」。

棒壘傳承

作為教練,「修身養性」固然重要,而Kenneth 更會額外重視一種態度。現今的教育制度或許令小孩變得更個人主義,輕視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有家長曾要求他不要透露單對單訓練的內容,又向他指「我想我個仔叻過哂佢哋」,雖然他接受要求,但心有餘悸:「回想起以前,我會想隊友比我好,就有如家人的關係般。那為何人們不是站在球隊的角度考慮?不是整隊進步更好嗎?這就是香港普遍出現的問題了,我們有責任灌輸小孩正面觀念。」

坊間有不同特色的球隊,有重視球員關係、訓練非主要的;有理念一致重視練習的;亦有不太重視紀律純粹「For Fun」的,惟Kenneth 認為在哪個球隊訓練都沒有關係,問題在於過程中有否得着,主教練又有否帶領球隊進步,而主教練更要「別被外人影響而改變原則,時刻亦要靈活應對」。

或許這就是Kenneth 浪職天涯的領悟,加上時代轉變,在教與學上他亦希望將他在棒壘的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延續,他更相信棒壘運動在香港的發展絕對是有機會的,「值得高興的是,我們有兩位18、9歲的球員分別外流日、台的高中棒球隊,所以,只要肯做,事情就會變得『有可能』」。

小眾教練的難題

棒球在美國和日韓是熱門運動,在香港卻相對偏門,做棒球教練豈非難以維生?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在其教練培訓學院中建立教練網絡,便是希望協助各類運動項目,尤其是小眾項目的教練推廣運動。Kenneth 得悉這項計劃後亦表示支持,期望這個網絡平台可成為更多人接觸棒球的起點,增加棒球教練入行的動力。

Kenneth:
1.    我覺得這個網絡平台的透明度好!有不同專項供運動愛好者選擇,增加他們去嘗試不同運動的機會,是運動界非常大的進步,對運動發展是很大的推動力。

2.    有如一個運動界的求職庫。以我們選擇教練的嚴格標準而言,我期望他們除了職業資格、牌照及經驗外,更要有熱情和態度,作為教練不能輕易發脾氣,要「修身養性」,更不希望「一竹竿打爛一條船」,影響大眾對棒壘的印象,所以期望這個「求職庫」提供更多資料,向新手推廣運動時便更有參考價值,亦為運動員和教練使用資料庫增加誘因。

// 延伸閱讀//
潛力覺醒
「瑋」大航道 - 李峻瑋(Thomas
冰舞「菁」傳 - 李芷菁(Phyllis)
源遠流長的偏門運動
願原力與你同在

Text : Dorz、Kuen、Lung
Photo : Conrad、Gary Lee、Dennis Lu、受訪者提供
Design : Yvonne
(完整封面故事收錄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2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