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雲》:它是一部運動電影|動映話

《壯志凌雲》:它是一部運動電影

如果要引用《壯志凌雲》(Top Gun)裡的一句對白,去概括整套電影到底說甚麽,我會選女主角Charlie的話:「你這是拿一部價值三千萬的戰機來豪賭啊,中尉。(That's a big gamble with a $30 million plane, lieutenant.)」是的,這是一群愛好刺激的男孩,駕駛著價值幾千萬美金的昂貴玩具,去炫耀身手爭逐光榮的故事;《壯》從頭到尾雖然都關於戰機,但它骨子裡其實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運動電影。

壯麗開場

1986年我十七歲,中五畢業,那年暑假有兩部電影深深打動了我,此後重溫過無數遍,一套是《英雄本色》,另一套就是《壯志凌雲》。從第一個開場鏡頭,它就緊緊抓住我的心:黎明時分的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降工作員徐徐移動,隨著低調的配樂,戰機慢慢被拖行就位,引擎聲在背後漸漸高升;當陽光和噴氣口的火焰,把畫面一切染成金黃色時,音樂一轉為搖滾主題曲《Danger Zone》,戰機猛然彈射,那股強勁的速度與力量,在銀幕上漂亮呈現。那幾分鐘沒有任何對白和情節,就是純粹一場飛行動態之美的呈現,甲板的起降指揮員也都享受得手舞足蹈,完全不似軍人,倒像球場邊無比投入的助教,令觀眾都幾乎忘記,眼前所見畫面裡的其實都是軍備武器。

之所以說《壯》不算戰爭片,從它的情節架構亦可見端倪:故事以真實存在的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Fighter Weapons School)為背景,該校在軍中暱稱為「Top Gun」,只收攬最精銳1%的戰鬥機師,傳授空戰格鬥技巧。雖然電影的結尾確有一場敵對空戰,但是其餘絕大部份內容都是機師同袍在「Top Gun」學校裡互相角逐,大鬥飛行駕駛技巧、對抗G力的體能和高低穿插的膽量;「Top Gun」學校畢業只設第一名優秀獎,「There are no points for second best」(第二名是沒有分數的)這話是片中很強調的主題金句,這亦暗合美國職業運動的價值觀,永遠只有總冠軍,亞軍等於失敗。(有趣的是,「no point for second best」這句自此流行,經常成為運動員自我激勵的話語。)

精英之夢

這麼一套非常「美國」的電影,導演偏偏是位英國人。東尼史葛(Tony Scott)是殿堂大導列尼史葛的親弟弟,得哥哥提攜很早就入行發展,不過生涯的最初十幾年都在拍廣告,亦因此長期磨練出對於影像美學、剪接節奏和配樂運用的高超觸覺。一般評論都認為,東尼史葛在藝術層次上雖不如大師級的哥哥,但商業電影的拍攝拿捏卻非常優秀圓熟,尤其是表現男性陽剛、浪漫性感和激昂搖滾皆其所長(他經常拍汽車廣告,本人也酷愛玩跑車),這種風格,跟1980年代這「MTV世代」可謂天造地設,而他打入荷里活的首部作品正是《壯志凌雲》,一仗馬上成功大紅,也把湯告魯斯捧成了國際巨星。

這套電影所以如此成功,究其原因,是它編織出一個令許多大男孩都能投入沉醉的美夢,對片中機師稱羨不已:他們以駕駛昂貴刺激的大玩具為職業,日常工作就是與其他精英好手高速比試,同袍之間既有兄弟情誼,也有對手競爭的雄性情懷,兼且每人都有個很酷的代號(Call Sign),你叫Maverick我叫Iceman;大隻又健美之餘,一身軍衣裝備與各種小物有型有款,放假就去漂亮女生雲集的酒吧夜蒲……那時候看過此片的男生,動起參軍念頭(或幻想)的,可真不在少數。相比其他描寫軍旅的影視作品,《壯》為何特別具此魅力?當時我還不明所以,後來看多了電影,研究比較之下就解開奧秘:這根本就是變相在描寫一群職業運動員嘛,當然令人趨之若鶩了!

凝止的美好

電影中段加插一場MV式的沙灘排球戲,更是神來之筆。那個時代多數人尚未認識沙灘排球,看見幾個健美年輕男兒,赤著汗水淋漓的上身,在陽光下打球,配以一首絕對暑假feel的插曲《Playing with the Boys》,令人看得非常開心。這場戲對故事情節無任何推進作用,但卻非常重要,它帶出了整套戲的背後主題:這些機師不是來打仗,只是來玩的。

若再留意片中的安排細節,會更看得到導演和監製刻意將裡面「戰爭」的元素減到最低,比如它很少講武器的性能威力,只集中講飛行員的駕駛技巧,暗中將之「無害化」;又如裡面出現的蘇聯戰鬥機師,全程都被頭盔、深色眼罩和呼吸口罩掩蓋整塊臉,猶如機械,也沒有任何對白,盡量令他們「人」的感覺薄弱,最後那場空戰就不會令人省起,主角們把對方飛機擊落其實是在殺人,全片的「浪漫競技」的陽光感就不會給破壞了。當然,我們今日回頭再看,這種把敵人「非人化」的處理,不免具有冷戰時期「大美國主義」色彩,但細究製作人的動機,其實只是想維持電影的feel-good氣氛,多於想做意識形態宣傳。全片裡其實很少死人,比較大衝擊的是主角拍檔Goose的死亡,但那只是訓練中發生意外而非戰死,這些情節安排都可見在刻意淡化戰爭訊息。

在《壯》的四年後,東尼史葛曾再次夥拍湯告魯斯和兩位名監製(Don Simpson與Jerry Bruckheimer),拍了套講美國NASCAR的賽車片《雷霆壯志》(Days of Thunder),其基本風格、故事架構等與《壯》接近一樣,只不過把戰鬥機換成了跑道賽車,由此更可印證,《壯》本來就是當成一套運動競技電影去拍,所營造出的美好圖畫,令它在這許多同代人的心裡,成為永遠念念不忘的夢:藍天下的戰機、Ray Ban墨鏡、Dog Tag軍籍牌、懷舊飛機師風衣、《Take My Breath Away》……我們青春時期的熱切幻想,其中一塊就始終凝止在那裡。

Text: 喬靖夫
Photo: 網上圖片
Design: Yvonne
(完整內容收錄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