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單車雙行道—李思穎 公路單車作為起點
【Cover Story】單車雙行道—李思穎
公路單車作為起點
Ceci直言希望將重心放在場地單車上,但今年巴黎奧運她在場地及公路項目均獲得資格,無疑是她決心以公路磨鍊場地單車技術的結果:「近幾年我留意到一些有成績的車手,或者主流車手,都是公路和場地單車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這個趨勢很明顯。而且公路單車是所有項目的基礎和起點,我相信賽場上的經驗可以幫到我場地單車的表現。」
體驗歐洲單車文化
由2023年開始,Ceci參加的公路賽數量不但是「飛躍式」增長,賽程距離更比以往長一倍以上,也有到英國和比利時參賽,除了為2024的巴黎奧運作準備,她也認同公路賽對她的成長有幫助:「公路單車對我自己來說是我的一個學習的地方,尤其是技術和體能方面!」她指歐洲公路賽的道路狹窄,很多時要在窄路和其他車手爭先,磨鍊「過人」技巧,「公路賽可以多達近二百人參加,而場地單車共有二十人左右,在公路賽搶位更加重要,可以加速我學習走位,上斜落斜等技術每一步都要很小心,要同時避免與人碰撞,而且公路賽最短也至少三個小時,對體能要求很高,這些對場地單車訓練都有幫助。」
她指以往參加的多為亞洲賽或全國賽,未曾真正涉足國際性的公路賽,期望港隊逐步增加比賽後不止對她個人,對整個香港的公路單車水平也有所提升:「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和澳洲的單車手都嚮往去歐洲發展,因為當地公路單車文化真的很濃厚!」達海飛也說:「奧運前我們在歐洲集訓,如果有意參賽,幾乎每隔兩天就有賽事!」
Ceci坦言在歐洲賽場主要是抱著學習心態,欣賞頂尖車手的能耐:「我會想為什麼她去到那個位置?或者怎樣應付不同場地?那邊有很多職業車隊,很多車手都很強!」
比賽的野望
達海飛希望多讓港隊出外比賽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的「鬥心」,因為歐洲賽場競爭激烈,鬥志很重要:「我希望他們渴求勝利,雖然勝利之路也許很漫長和遙遠,但有渴望才會推動到進步。」而在Ceci溫和的語調下,的確透露出她對勝利的著緊——在場地單車賽事上。巴黎奧運的場地單車全能賽後她因自己表現失準而哭成淚人,面對公路賽她相對不那麼患得患失,也很目標清晰:「參加公路賽就是想盡量汲取經驗,去到重要時刻我都會優先選擇場地賽!」不過公路賽的長距離無疑是對意志力的考驗,她承認這令她很難忘:「若在平日訓練,我知道自己去到某個位置已是極限,踩不到了,但在公路單車賽道上我卻會推過『極限』,可能其他車手和氣氛真的刺激到我,尤其當地比賽路旁都擠滿觀眾,和香港很不同!」接下來她期望這些公路上的歷練可以助她在來年的場地單車亞錦賽上獲得比以往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