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

(左)甲一女排運動員 梁雅貽、Project i聯合創辦人 鄭晃彰教練(右)

「i」意謂infinity。創辦人之一鄭晃彰(Fortune)相信所有人都有可能去改善身體、完善自己。「有些人可能日常的運動就是追巴士、或者從街市拿餸菜回家,但他們可能累積了一些毛病,怎樣可以改善他腳腕、手腕力量呢?令他們不會容易受傷?甚至可以令他們本來平時生活不做運動,慢慢地會去舉重,去令自己更有力量。」四年前開始Project i時,Fortune的方向是面向普羅大眾,所以初期業務範圍廣泛,是到後來才逐步聚焦運動訓練,基於他是排球教練/運動員,個人上更偏向排球專項的力量與體能訓練(Strength & Conditioning)。

合作單位之一,甲一女子協興排球會今年奪得女排聯賽冠軍,副攻手梁雅貽(Nikita)認為,為期一年的體能訓練對她的體能提升有很大幫助。「我覺得最大分別是在靈活性及跳高方面,在測試裡,我這一年跳躍最高點提升了10cm,而且每星期訓練對維持狀態也很重要。」Project i的牆壁上有塊黑板,記錄了學員的各種訓練數據,Nikita是訓練中心裡體能表現最佳的運動員之一,數據不騙人,每星期從訓練裡得出的數據及體驗,讓運動員身心上都預備好應付下一場比賽。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2

聚焦運動訓練

Project i在2021年時選址在尖沙咀,佔地千餘尺,但漸漸地發現空間不足,所以在2023年時找到西環現時的舖位,就決定搬遷。「這裡甫走進來已覺得很吸睛,三千多尺,樓底也夠高。那麼我們就覺得這裡可以做到一些跑、擲方面的事情,亦可以讓球隊作團體訓練。我是排球員,這是我一直都想做到的。」它前身是一間小朋友playhouse,完約後沒有續租,「其實當時也掙扎,有種賭博成分在內,租金達六位數,有很大壓力。」

搬遷最大的助力是來自學員的支持,亦是團隊逐漸聚焦在運動訓練的原因,「我自己的學生跟著一起過來,他們有些可能住得很遠,例如屯門、大埔,由尖沙咀搬來西環,路程可能多半小時,但他們都繼續肯來,這個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認同。」以前團隊的範疇很多,有產前產後訓練、紮肚、Animal Flow、壺鈴班等,「但有了這個契機,讓我們思考,其實我們需不需要那麼多範疇呢?」

尖沙咀及西環的舖位曾有一段時間是同時經營,本來西環就是設定以普拉提(pilates)為主打,但漸漸加了想像,就是將運動與普拉提作交叉訓練(cross training),讓學員可以有體能及普拉提訓練,同時體驗兩者的好處,「其實我們一直都要去想像,要有不同瓣數,那種方法可以平民化?那樣可以吸引人來試,提升到曝光?」

用了兩年時間,現時很多教練已考取普拉提證書,但對於應用在專項運動範疇,現時仍是起步階段,「我覺得運動員需要以基礎為先,很多運動員連最入門、普通的深蹲也未做好,所以先做好基礎的S&C才再上去。」

視乎情況,其實接觸不少運動員可能也需要普拉提的功能,「有些受傷患困擾的運動員,例如跳躍、膝頭痛的運動員,普拉提會幫助到,因為它沒有地心吸力的壓力,以彈弓作阻力,對復康訓練特別有用,也有些運動員需要伸展、延展的訓練,所以是看情況。」

排球專項力量與體能訓練

慣性阻力訓練系统(kBox Exxentric)

當越大力向上,系统會以相應的力度向下拉,運動員這時需要抵御這力量不被它扯下去。所以這系统幫助到向心及離心收縮,亦幫助到提升減速的能力。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3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4
     

 

橫向跳躍

排球員經常因為欄網而向橫移動,進攻時亦很多時要單腳起跳及單腳剎停。對打快攻的球員來說,其中背飛戰術,就會有更多單腳飛躍的情況。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5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6
     

 

揮臂力量

跳高的要素不只在腿部力量,手部的協調發揮亦是重要因素。把球從頭頂擲向地後作一個反作用力向上抽,有效傳遞全新力量至腿部,提升跳躍力量。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7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8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9

體能訓練初接觸

Nikita在上年才加入協興,適逢當時球會與Project i開展合作,就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體能訓練。「其實我打港隊時已有隊友在這裡訓練,而我記得在2023年時已在IG一些發帖留意到S&C的相關事情,所以對這類型訓練有興趣,知道可以提升排球的運動表現。」

「這一年來,感覺自己靈活了。最有效的那些和排球動作相關,但加了力(weight)的那種訓練,可能平時出去外面的gym,它沒有位置讓你跑,不夠高讓你跳,例如擲球都沒有機會做,沒有牆給你擲去。」Project i畢竟距家遙遠,所以很多時基本體能訓練她是做一般的gym,「自己出去做gym是舉重及踩單車較多,還會做cardio。」

Nikita認為,這個訓練中心最大的優點,其實是與隊友一起訓練,吵吵鬧鬧的時間。「我們每星期都有一課團練,團體訓練的內容比較general,都是做敏捷、轉向、跑動、一些重量的東西。自己會因應不同位置在某些動作加多點,例如我會多點攔網,自由人可能多點接球動作的訓練。」大家都有各自被設計好的一課要完成,例如可能側跳50下,規定了要做多少輪,「我們有時做著做著會掛住談天,哈哈!但最後都是要食完課表。」

除了體能訓練外,亦有時都會做普拉提,「那是部很特別的機,可以拉到平時很少拉的小肌肉。例如我們跳躍時,它會很注重腳板底是怎樣動,或者是一些側身的動作,要躺下來用部機才練到。我覺得它還有很多東西我未接觸。」市面上一般不易接觸到普拉提,但在外國已有不少體能訓練可以用到它,這也是Project i未來其一重點發展方向。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0

500米划艇機,Nikita在女學員裡名列第三,第二名是港隊兼協興隊友詹穎琳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5

鬍鬚教練 Sherriff

Spine Extension

這動作在雙手拉動時可延伸胸椎,並控制肩胛骨。胸椎方面,排球經常需望高處,所以這延展對這種慣性有幫助;而排球有很多肩胛骨的旋轉,有前向後及後向前的動作,扣殺時會幫助到運動員更能控制手臂揮動。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1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2
     

 

Front Split

排球很多發力點都是在腳中掌及前掌,對腿部負荷很大。這個動作可以讓股四頭肌及膕繩肌得以伸展,幫助到力量上的爆發力,伸展了的肌肉才可以100%發揮到其力量,繃緊情況可能只發揮到6至7成力量或更少。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3
 
創造無限可能  Project i︱FITNESS LEVELING14
     

 

Text:Jack
Photo:Lucien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6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