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排球初心 - 蕭昌鴻|專題人訪 全世界的球類運動中,過去至今基本上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足球及籃球主導,當中喜歡觀看的人更佔了極大多數,這是不論中美或歐洲等地大城巿,還是香港這個細小地方,也是如此。不過,排球在香港近年亦慢慢愈來愈受歡迎,相信以下這位身兼香港代表隊球員、教練及排球學校創辦人多重身份,人稱「阿蕭」的蕭昌鴻,絕對是感受良多。
締造排夢平台 — V.Cares活動策劃負責人 呂嘉威(Eddie) 成長於籃球界的 Eddie在圈內早已聽聞運動資源不足的問題,「可能身邊的人已說籃球、足球沒有資源、場地,但細心想想,原來排球更甚。」坊間已有許多籃球、足球的培訓計劃甚至有學界比賽,但又有多少學校有校內排球隊?坊間的球會亦只望球技,有多少具熱誠卻無練習之路的青少年被拒之門外?因此,Eddie很想有一個平台,它並非以精英制為主,而是為了熱愛排球但欠缺機會發揮的年青人安排一個具規模的球隊練習及比賽,讓他們在這個盛夏之下揮灑汗水。
疾風起勁 — 黎紅而(大紅) 我是Stormers的大紅,今年16歲,是位中五生。比起其他三位隊長,我是最小的那位,但很多人常說我談吐及態度不似一名中五生,或許因兒時家人就教導我對自己負責任,更要對一些着緊的事要有要求,故我對自己追隨的排球夢是很執着。
追夢の際 — 游映美 (美美) 我是Dreamers的隊長美美,開始時教練阿張覺得我太過文靜,可以再嘈多點,於是便將隊長的重任交給我作「磨鍊」。數月過後,我現時無論在日常相處及練習都更願意與隊伍溝通,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排隊治療 - 香港排球隊xTHEI運動治療實習計劃 四年一度奧運會落幕,香港運動員的佳績搏得不少觀眾的眼球。短暫成果驗收以後,運動員的身影再次淡出觀眾的視野,回到鎂光燈照射不到的一角,繼續默默耕耘,突破自己。日復一日的練習固然必不可少,但各類型的支援同樣重要。其中特別是現今香港運動治療人才稀缺,訓練本地人才相當重要,而精英項目以外的各項目更難獲得資源作全面訓練。以非精英項目的排球為例,男子成年排球隊成員劉智穎便提到:「香港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專業的(運動治療)訓練員一直跟著你,隨時指導你進行動作訓練的。我們球隊過去也要特意出國找教練。」
麥梓淳 - 復操前後的準備(下) 疫情緣故令香港球壇經歷了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停操,令人不感慨嘆人生的無常。曾經我們都以為訓練和比賽是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的事,原來可以一下子停擺。經歷此難關,每人的心態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人會變得更珍惜可以練習、比賽和與隊友相處的時光,從此不再蹉跎歲月。
麥梓淳 - 復操前後的準備 2020年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難捱的一年,在士氣低沉的日子,本應讓自己多做運動,出一身汗令頭腦保持清醒,無奈疫情下所有運動康樂設施都關閉,加上擔心若不幸染疫會帶來心肺功能受損的後遺症,一時間大家都不敢輕舉莽動。經歴了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停操,能夠復操當然心感興奮,但也要不忘做好準備,才能開開心心繼續享受打排球帶來的樂趣。
DSE體育科考試部份項目取消 對考生影響有幾大? 中學文憑試(DSE)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考試時間延遲約一個月於上周五(24日)正式開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早前宣佈中、英文語文口試取消,亦因應疫情更改評核方法,體育及音樂科考試亦延至5月底至6月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