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徑,貴在天然

圖片來源: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圖片來源: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香港市區高廈林立,是著名的石屎森林。我們假日逃離鬧市,親近自然,自是期望踏足有別於城市行人道的路徑——山徑引領我們探索大自然,不論是郊遊、行山還是越野跑,產生的第一印象必來自山徑;而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中,我們與山徑也是密不可分。山徑可說是體驗自然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順勢而行

山徑雖是由人所闢建,但我們依然喜歡不加人工修飾的天然山徑,因為渾然天成的沙泥土石、滋長其間的野生花草與四周環境融為一體,最能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可愛之處。

除了視覺上的正面效果,天然山徑的最大特點是其富於變化、不規則的路況。每個人可因應自己的體型和身體狀況,選擇行進的方向和提步的角度,採取適合自己的步幅和跨距。有物理治療師亦指出,在多變的地形上長途步行或跑步,有助各肌肉群的均勻發展,並提高應付崎嶇地形的平衡力。

山徑固然有高低起伏,然而這正是行山和越野跑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隨時留意路面狀況,透過思考,協調身體各部份的活動,跨越路上的種種困難。「路況崎嶇、難度高」的山徑,在某種意義上是向山徑使用者發出清晰信號,提示來者在體能、技術和裝備等方面先作好充份準備才再作嘗試,而不是反過來強行以外力清除障礙,濫用設施去改造自然。

政府經常向外地旅客推廣香港的自然景色和規劃完善的行山徑,更以行山和越野跑作招徠,難道要叫人家老遠走來跑硬繃繃、與環境格格不入的石屎路?

鳳凰山

鳳凰山

循環生息

天然土路不但有助提升野外體驗,對自然環境其實也一樣重要。一條良好的行山徑,在雨後不會變得泥濘難走,因為土壤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當雨水到達地面,這些孔隙可以作為通道,讓部份雨水滲透至地表之下,成為地下水,涵養水份。同時因為地表逕流(流經地表的水流)減少,土壤沖蝕的問題也得以緩和。

此外,山路本身亦是不少動植物的棲息地。泥土為植物提供生長的空間,而其伸展的根部則會抓緊周邊泥土。我們也不難發現泥土裡常有一些小居民穿梭其間。比如蚯蚓,牠們在泥土裡生活,在鑽進鑽出之間協助保持土壤的透氣度,其排泄物更可以改善土壤品質,為植物提供養份,彼此互惠互利,循環不斷。

天然的行山路徑,不僅對使用者身心有益,更兼具生態和地景價值。長遠而言,對促進生態旅遊和相關經濟發展都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山徑一方面受到市區式發展的滲入,另一方面又因使用量高而需要進行整修,不附設人工設施的山徑已變得愈來愈少。在這脈絡下,保護現有山徑的天然樣貌,以此維持良好的遊憩體驗,顯得格外重要。

紅杜鵑在山徑兩旁盛放

紅杜鵑在山徑兩旁盛放

Text、Photo: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