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

黃愛蓮 Irene

(PB)10K 42:52 (2025)

(PB)HM 1:31:39 (2023)

(PB)FM 3:15:55 (2023)

 

對很多跑友來說,馬拉松殿堂級賽事波士頓馬拉松,能夠BQ*(波馬門檻達標)並參與已很好,不少跑友也是為了「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而為BQ奮鬥,Irene也是一樣。「我在2019年時已參與了波馬,但我跑得很差,只跑到3:48,一直耿耿於懷。而且那次的相片因為手機出事而遺失了,所以就有了這次『覆卓』。」

奈何之後出現疫情,所以一別就是6年。「今次我是以上年香港馬拉松的成績去報,那場我是3:34,以我的年齡組別是qualify的,然後9月我在柏林跑出3:19,就可以申請再前一點起步!」所以過去半年,Irene雄心壯志,希望二次挑戰波馬能夠跑出好成績。惜在港馬後她的膝頭足弓傷患復發,足足兩個月跑不了長課,只可以用cross training彌補,跑量嚴重不足。「最後只能夠以3:54:47完成,是自2018年後最慢的成績。現在回顧,這跑季跑了太多比賽,有4隻全馬、5個半馬至5公里賽事,一季跑這麼多場全馬實在很易受傷。今季最大得著是要學好心態,要為大局著想,不要夾硬跑,現在要集中醫好對腳,因為紐約馬在11月。」

BQ(Boston Marathon Qualifying Standards)
波馬的入門資格非常嚴格,BQ根據選手的年齡和性別設定不同達標成績,例如18-34歲的男跑手需要報名跑季達至3:05:00成績,45-49歲的女跑手需要3:50:00。BQ的標準每年都會變動,對於市民跑手來說,能夠達標並參與已是一項成就。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2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3

以完成為目標

事前其實已知道,能夠完成已是萬幸。跑了20場全馬的Irene,過去一般都是一季兩馬,開季一隻完季一隻,今季卻幾乎全勤模式,至季尾受傷也非完全是意外。「季頭柏林及芝加哥,分別跑出3:19及3:23,香港馬拉松也做到3:22,終於到波馬頂唔順。」Irene形容是始料不及,本來想柏林或芝加哥只會其中之一中籤,但不料兩者都中,棄賽又很可惜,所以才會有此失算。

在2月至4月期間,Irene完全沒有長課,對波馬「覆卓」因傷而不敢樂觀,「我整個3月只跑了60公里,我平時練馬,一個月過300公里!」

可是,到賽事時開4:30pace,開頭竟也跑得順,「那刻其實覺得,原來人是可以這樣食老本,但當然過了一陣已維持不了,但那個感覺是很好的體驗。」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4

在嚴重訓練不足下仍然嘗試,因為Irene總是想嘗試去造成績,「我通常一開波就會以我的目標時間去開,即是PB,然後到15km左右你就知道自己能否維持下去,知道下一步怎麼做。然後到半馬再review。我跑到16公里才跌速,兩個月沒練習,算係咁。」

最甘的Heartbreak Hill,四上四落,Irene跌速非常厲害,只能夠勉力完成。「第二次跑,心想怎麼那麼多斜路?怎麼第一次時沒有這感覺?好彩沿途很多人打氣,衝過去跟人high five,個人就開心返,不斷跟自己說,要好好享受。」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5

到最後衝線時,不料突然肚痛,捱著回酒店立即肚屙,「其實在中途已經痛了幾次,但到衝線那段實在很嚴重,以有這麼多狀況來說,覺得自己跑得算係咁,完成到都偷笑。」這次驚心動魄的經驗,證明了意志力的力量,也反映了身體代償的情況,經此一役,Irene決心處理傷患,「丈夫還未跑波馬,所以未來可能還有機會『覆卓』第三次,但未來一定要看著自己的傷患及狀態,不可以經常看著PB,因為要do the right thing,要繼續練好個心態,達到每場比賽目的就已是成功。」

第二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去邊度6

今次丈夫River Lau也有陪同征戰波馬

Text:Jack
Photo:Lucie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6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