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框架-跳繩運動員 張柏鴻

少年,Jump!

「跳躍」這動作總令人聯想到充滿活力和朝氣,事實上跳躍的運動機制亦需求爆發力,年紀愈輕愈有能力跳得高。不過,跳躍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運動項目,卻是很多運動都需要的重要「技能」—除了最直接會聯想到的跳遠、跳高、跳繩等有個「跳」字的運動,還有籃足排球甚至搏擊類運動也要識跳!換言之,是全年齡運動愛好者都有需要鍛煉的技能,絕不止是少年專享;又或者可以說掌握到跳躍技能的人也就能像少年般跳得輕鬆吧!

跳躍訓練也不止是不斷跳跳跳那麼簡單,除了要針對運動項目的跳躍力學,也涉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鍛煉。今期我們找來跳繩運動員、三級跳運動員、跳高運動員來分享他們的跳躍訓練心得,也嘗試從運動科學的角度解構「跳躍」。

張柏鴻-跳脫框架

香港跳繩運動員張柏鴻一直被暱稱為「柏鴻仔」,可能因為他「出道」之時年紀甚小,「我中二開始跳繩,一年多就迷上了!」一直到大學,他甚至決定休學專注做跳繩運動員,更研發跳繩運動專屬的手機程式加入創業大軍:「我想繼續跳繩,那時覺得學業並非做這件事的先決條件。」堅定語氣透露出他的決心,亦顯示他對跳繩運動一往無前的熱愛。跳繩到底有何魅力?他又是經歷了什麼樣的訓練而成為今日的花式跳繩世界冠軍?

1

張柏鴻(IG:pakhungjai

世界跳繩錦標賽2018、2021 – 單人花式跳繩冠軍

開設香港花式跳繩學社,教授小朋友及成人花式跳繩課程;

在中小學教授花式跳繩;研發RUJU App

香港花式跳繩學社:https://hkirs.com.hk/
RUJU App:https://roju.app/

跳出遊戲框架

跳繩是以往被認為「懷舊」的童年玩意,當三年前Covid疫情令健身場所關閉、運動場所暫停開放,很多運動無以為繼時,柏鴻提出以跳繩做運動才不再被取笑:「以前甚至有人覺得花式跳繩像在玩雜技!」沒錯,跳繩運動包括速度和花式,兩者所需的跳躍能力甚高,令跳繩不止是遊戲,更是運動:「跳繩具備了很多不同元素,例如練beat(節奏)就可以練速度,練胯下跳可以練到身體協調運動,練掌上壓則是力量訓練⋯⋯跳繩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全方位Workout,而且很方便,練習的地點相對有彈性。」這些優點在Covid期間愈發突顯,亦令這運動愈來愈普及;這亦成為柏鴻成立創科公司研發跳繩App的契機。

「以前自己練習跳繩都是參考外國的Youtube影片,所以我覺得跳繩是可以靠睇片學的;此外很多跳繩動作是大家都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怎樣跳,所以我希望個app好似一個跳繩字典,大家可以查閱技巧名字和去參考一些教學影片。」花式跳繩的「繩子」與傳統的跳繩不同,是一節節的塑膠製成,色彩繽紛,雖說是較新的運動項目,但也早於二十多年前便在香港發展,1997年舉辦第一屆全港跳繩比賽。由繩子設計多元化,以至出現像ROJU這類跳繩App,令跳繩運動與時並進加入Game-Fi元素,柏鴻認為近年他拍多了跳繩影片並放上社交媒體,亦令更多人留意他和這項運動—雖然他一再強調自己的學習過程有不少摸索和嘗試,並無一套有系統的練習模式,但回歸原點,跳繩的基礎訓練才是一切。

“跳躍在跳繩運動中當然是重要元素,
但訓練上其實不單止要練跳。
跳到一些高難度動作時令我很有成功感,
亦是我想一直跳下去的動力!”

柏鴻的跳繩訓練安排

1. 每星期練四日,每日三至四個鐘左右(比賽前練五日或每日練,每次一至兩個鐘);

2. 訓練包括練基本技巧、難度動作、體能。各部位肌肉都要練,依使用頻率的訓練程度為小腿、四頭肌、膕繩肌、腰及核心肌肉等;

3. 有時要針對比賽賽制去練Flow及難度動作。

熱身及訓練時間分配

1. 熱身,針對mobility和movement為主,或者練一些基本技巧當熱身。(10mins)

2. 練新動作或難度動作。 (20mins)

3. 如果有比賽要準備,便會練一些比賽相關動作。(20-30mins)

4. Strength & Conditioning、體能訓練 (每次針對不同部位如上身、核心、腿部等)(10-20mins)

“跳繩嘅跳躍動作雖然重要,
但就唔係只練跳繩,
可能跳繩嘅訓練時間只係佔全部訓練內容嘅大概10%!
我都有跟Strength & Conditioning教練操練,
因為跳繩需要運用全身肌肉,
但有些情況是要特別加強,
例如高速連續跳時小腿肌肉係最攰!”

跳之科學

跳躍運動的範疇十分之廣,從運動項目去分,可概分為衝撞和非衝撞類運動的跳躍需要,例如籃球的跳躍是屬於衝撞類運動,排球中的跳躍則屬於非衝撞類,兩者的分別在於臨場肌肉反應和關節轉向反應;而從跳躍角度去分,則可分為九十度向上跳的跳繩、四十至四十八度起跳的跳高、十五至二十七度起跳的跳遠等等。不同跳躍需要以及起跳角度,令訓練方式也大為不同,近年運動科學應用更可測量運動員的體格及體能數據,分析出適合他們的起跳角度及針對其提升需要的訓練模式。

//延伸閱讀//
黃俊穎-躍變時代
鍾慧欣 一躍高下

Text:Nicole、Martin 
Photo:Conrad、Mr C、Ah Lam、Gary Lee、Lucien Cha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3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