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眾籌起革命

運動眾籌起革命

現時互聯網發展迅速,不少人選擇在社交平台向大眾展示計畫內容進行集資,用作研發新產品的資金,這是自2006年的新型集資方式-「眾籌」。你以為眾籌就只適用於初創公司或中小企業募資?其實不然,體育界也有不少專門為運動員而設的眾籌平台如RallyMe、DreamFuel,曾幫助不少選手減輕負擔,獲取到比賽場地的差旅費用,當中亦不乏奧運選手,讓他們從而能專注爭取好成績。

在香港,不少運動項目可能曾屢獲佳績,但卻因為沒被納入「精英體育項目」而未能獲得政府資助,因此有別於其他認受性較高的運動項目,他們需要自費參加不同賽事,就像這次訪問的主角巧固球和跳繩項目,他們均在各自舞台表現出色,曾躋身世界前二,也曾一個比賽就囊括91面獎牌。他們不約而同選擇眾籌平台尋找願意提供協助的人士,目的是為了募集運動員的參賽經費,同時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們也是「香港運動員」!

掃牌大軍的辛酸

相信大家對香港跳繩隊並不陌生,畢竟每年總會聽到他們大肆囊括各大比賽獎牌的消息,但這對跳繩運動員來說可謂只是表面風光,背後艱苦只有自己知道。跳繩運動還未成功爭取為奧運比賽項目,故未被政府納入受資助項目,即使如此,他們仍然竭盡全力為香港體壇爭光,每次浩浩蕩蕩出賽總能把好幾十塊獎牌帶回家。港隊成員張柏鴻在2018為中國香港跳繩會贊助部門的召集人,因為曾在不同平台聽說眾籌的力量,因此就打開香港體壇眾籌的先河,嘗試利用眾籌平台尋找願意幫助者,同時讓更多人認識到他們。

「剛開始籌辦眾籌時,繩隊內部也有不少聲音,我們不想塑造成是政府不願意支援我們,畢竟我們還不是精英項目,這是體制問題,所以我們就用另一途徑尋求幫助。其實康文署一直和跳繩總會有聯繫,有幫我們解決場地煩惱和支援籌辦比賽,只是暫時沒有運動員的個人贊助,因此出外比賽還是需要自費。」當年最終籌得HK$388,870,港隊成員之一的徐英枏更是喜出望外。「其實眾籌過程我們運動員沒有親身參與策劃和宣傳,畢竟我們主要專注練習,因此我們收到消息時已經是直接得知有金錢上的資助,當下感覺非常開心,因為覺得原來還是有人會支持我們香港運動員!其實本來就連我的家人也不知道我是港隊,所以我也藉著眾籌告訴家人、朋友關於香港跳繩隊的事宜,也能跟他們分享我的跳繩歷程。」港隊副總教練胡浩軒也感到很欣慰,「一開始我還擔心這個活動得不到迴響,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眾籌,擔心到最後也不能幫助到運動員,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舉行這類型的活動,不知道大眾想法,但現在最起碼證明給大眾看我們在世界舞台上還是佔有一席之位。」

望眾籌助體壇發展

自策劃眾籌項目後,柏鴻表示不少人也更願意捐錢來支持他們。「因為籌款我們集結到對跳繩隊關心的大眾,其實我很感動,畢竟為了這個項目我們籌備了兩三個月,而發布眾籌週期只有短短40天,我們發現到很多媒體、機構都很熱心幫助我們去宣傳和支持我們,是衷心地希望我們能夠被大眾所認識。」眾籌出發點雖好,能幫助為港爭光的運動員減輕經濟負擔,但凡事總能聽到有不同的聲音,柏鴻決意把閒言閒語轉化成動力。「曾經在論壇看到有人質疑憑什麼要大眾資助我們去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但我們就會從積極的角度去想,就是總會有人是支持我們,即使有人覺得沒有需要伸出援手也能夠造成迴響,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情況。我相信有不少運動也和我們面臨同一狀況,可能我們比較幸運是這麼多年已累積不少獎項,口碑可能比較好,相比起不少新興運動或還沒有獎項的運動,我會希望透過這一次讓更多人了解一下香港體壇的情況,希望之後其他體育項目也能得到資助。」

百「巧」千窮

「我係港隊。」、「邊個知呀?」這是香港巧固球隊為去年的世界巧固球錦標賽眾籌所拍攝的宣傳影片開首的對話。作為一項不為人了解的冷門運動,不要說資金,就連訓練也沒有專屬場所,不單被政府冷待,更不受大眾了解。雖然作為非精英項目,沒獲取足夠資源,但他們都能於國際上取得不俗成績:女子隊曾躋身世界第二,男子隊也打進世界前十名。女子隊球員練柏希認為,拼命練習卻從沒得到別人認同,長年累積起來的不甘讓他們萌生出用眾籌創出一片天的念頭。「即使曾獲得世界排名第二的好成績,我們卻依然未能取得政府認同,甚至連在球衣上印上區徽也會擔心觸犯法例,既然沒有人幫助我們,我們唯有『自救』。」

冷門運動的逆襲

巧固球總會需要自負盈虧,球員不單義務兼任教波,還要幫忙做市場推廣等工作,再加上大部份球員仍是學生或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難以兼顧兼職、學業及訓練。而對於全職隊員來說,出外比賽也需要一筆不少的費用,球員魏曉瑩就認為球隊經濟擔子變得愈來愈重。「其實對我而言,打校隊是沒有問題,因為付出的多數是時間和車費;但打港隊很多經費都需要運動員自費,但我作為學生還沒有穩定收入,最多只有當巧固球教練的兼職,那麼出外比賽的經費就需要家人墊付。一次兩次還可,但當次數變多時家人就會有微言『是不是一定要去比賽啊?』、『怎麼港隊比賽不是政府出錢啊?』巧固球圈子不大,很多事情都要我們運動員親自做,除了籌備策劃或球證,還需擔當球員角色,所以有時候真的覺得分身乏術。」

男子隊隊員李浩璋認為,長年累月下去,總會會更難發展,於是就開展眾籌計畫。「即使未能眾籌成功也能造成話題,讓大眾更加認識巧固球這個運動,我們除了需要金錢支援,也需要把巧固球宣傳給大眾了解。」想法很美好,做起來卻其實不易,他們只能用香港巧固球球員身分去做眾籌,畢竟若眾籌成功的話,這些捐款始終是一筆資金,總會擔心資金用途會被大眾質疑,因此掣肘也很大,為了更好地做到宣傳效果,柏希更表示他們動用了球隊本身的資金來拍攝宣傳片,從成立網站到拍攝宣傳片,都由球隊成員一手一腳做出來。「雖然看起來我們像是只需要在眾籌平台收錢,但其實我們前期做了不少工作,幸好宣傳片宣傳力度很大,甚至在地鐵、電視也曾經播放過,這讓我們的曝光率增加,更多人接觸和瞭解到我們到底是一項怎樣的運動。」最終,為了去年舉辦的2019世界巧固球錦標賽,他們總共籌到HK$ 220,278,成功為球員減輕負擔。雖然女子隊抽上下籤,因對上勁敵中華台北及巧固球發源地瑞士而無緣四強,但最終也在名次賽擊敗英國取得第五;而男子隊也是首次打進世界前10位,比賽最終名次為第6名。

因為場地限制,巧固球隊伍多數只能用籃球場進行練習

先精英後普及

作為一項2005年才引入香港的運動,巧固球一開始就先走精英化路線。柏希笑笑表示,一開始告訴別人自己是巧固球港隊,根本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感興趣,「我們一加入就是港隊,而且剛開始玩就能代表香港比賽見世面,聽上去十分帥氣,但漸漸比賽多了就覺得自己很無知,外面世界很大,雖然我們名義上是港隊,但其實只有圍內的人認識巧固球,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新血加入才能有更好效果。」現在巧固球趨向普及化宣傳,柏希更努力把巧固球推廣入學校,也致力銜接不同年齡層的巧固球愛好者。「我們曾努力將運動推廣給學生,但結果沒有銜接。學生讀中學或大學後就不能繼續玩巧固球,就好像給了他們一個假希望。 這個運動生態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於是就覺得普及化也是我們很迫切的需求。其實精英化、普及化還有盛事化是密不可分的三件事,因此要慢慢把巧固球的圈子擴大,才能做到盛事化,吸引大眾參與。未來希望各界繼續支持香港體壇,讓更多港人被這別具教育意義的新興運動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