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金・奪秒|當體育遇上教育 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是運動盛事,有機會跟隨《運動版圖》採訪大軍到訪,作了一次媒體工作者的見證。沒有媒體的努力,把比賽的情況,圖文並茂,多角度呈現出來,讀者和觀眾何來安坐家中、或在任何角落瀏覽最新的訊息。 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圓滿落幕,中國香港的運動員取得八金十六銀二十九銅共五十三面獎牌,成績斐然,比上屆取得四十六面獎牌增加不少,顯示了多年的精英運動員培訓可沒有白幹。
運智。運籌 早前到亞洲博覽館參觀2023運動博覽,順道欣賞了一場智力運動比賽,參賽者有學生,亦有在職人士。比賽是2023卡卡頌世界賽香港區代表選拔賽,由香港創新智力運動協會主辦,吸引了不少桌遊愛好者的參與。
女棒。好棒 電影《點五步》的推出,增加了許多朋友的棒球知識,有沒有朋友因此而參與棒球運動呢?香港女子棒球代表隊總教練區穎良告訴我,要吸引大家參與,始終要依靠棒球自身的吸引力。在香港,棒球不如足球和籃球普及,但仍然有一班愛好者努力不懈,爭取好成績,今年六月,香港女子棒球隊便成功打進世界盃十二強。女子棒球,真的好棒!
跨越。跨欄-張宏峰 張宏峰是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的校友,一直都是體育老師寵兒。學生時期在田徑場上的努力,讓他取得「學界欄王」的美譽,其後更進一步成為「香港欄王」。宏峰很健談,對自己要走的路很清晰,希望他的人生路像賽場一樣,把困難一一跨越。
棋藝。棋品 -跟李宗德博士上德育課 認識李宗德博士多年,知道他對教育、體育、社會服務等慈善事業都會大力支持。藉著第十八屆香港學界圍棋比賽決賽日,作為賽事籌委會委員,決定邀請籌委會主席的他分享一下對這項比賽的感受。 作為一個社會實業家,李宗德博士不斷回饋社會,宣揚關愛的價值觀,期望生命影響生命。近年更積極推動品格教育以及推廣「創造共享價值」,透過各個平台及項目宣揚正面價值觀。在他的理念中,籌辦大型比賽讓同學競技交流,提昇圍棋水平之餘,亦可作品格培育。
新興。新猷-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創辦人 黎廣業(黑豬sir) 黑豬sir積極推動的是新興運動,而我推動的是創新智力運動。殊途同歸,我們都把趣味的新事物介紹給學生,提升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增加參與運動的動力。
融匯。共融 - 明愛胡振中中學校長 歐海健 認識歐海健多年,大家都聚焦於他在資訊科技教育上的成就。想不到歐海健榮升校長後,卻展現出他多方面的創新理念。除了創新科技外,他在明愛胡振中中學還增添了許多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做到真正的多元化學習。這天,我們便坐在學校的茗茶教室,暢談創新運動的推展。
充電。放電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五六歲的孩子是應該蹦蹦跳跳的。從前的孩子,一有機會便會通山跑,家居附近的空地是個樂園,閒來便會聚在一起追趕奔跑,玩個不亦樂乎!現在的孩子少了這份福氣,應該在草地奔跑的時間變了到商場閒逛,甚或坐在書桌前面溫習明天的默書。
體驗・體現 後疫情時期,學校恢復正常授課,有機會跟幾位教育局的同工見面,說起教育局體育組近年的工作,有些資料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這幾位同工分別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首席教育主任羅潔玲女士、總課程發展主任 (體育)王慶宜女士、署理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體育)吳俊輝先生。巧合得很,三位同工早前也跟我在不同的教育崗位上合作過。
覆盤・翻盤:周世傑 一直以來,中國象棋都是中小學生的基本玩意,幾毛錢一副的飛馬象棋可以玩足一個暑假。那時候,報章雜誌總會有一些殘局給象棋愛好者思考。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已忘記了下象棋的樂趣,三十二隻棋子慢慢從記憶中褪下來。直到年前遇上象棋大師周世傑,重拾許多回憶,什麼「一卒讓三先」的開局、「雪擁藍關」的殘局,胡榮華、楊官麟等象棋大師的對局故事,一一在腦中重現。 剛認識周世傑的時候,只覺得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棋士,怎樣也想不到,他背後有一段坎坷的經歷,幸好象棋改變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