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郵箱

  • 《五十七》|深海郵箱

    兒子兩歲了,每天除了跑跑跳跳,還開始上幼兒班。由第一天他還未搞清楚上學是什麼一回事,到第二天一看到我們來接放學便大哭,到第三天懂抗拒,從遠處看見學校已要媽媽抱。每天的變化都很奇妙,由此看見孩子接觸新事物的微妙過程,當中不乏在拒絕和接納之間抗衡,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在類同的爭扎中成長呢?
  • 《五十六》|深海郵箱

    這個學期選修了一科大概可譯為體育新聞、媒體與其商業環境有關的新課程。從不同角度觀看體育,感覺熟悉的題材遇上陌生的詞彙和腔調,重新學習。大部份的同學都是新聞系學生,比較拿手行業的運作手法。而我還停留於:噢,原來sports anchor是一個人,甚至仍處於未能清楚辨別news、press和media的境界。不過,能夠於頭幾週的課堂上感受新聞發佈會的雀躍,同學們爭相發問的熱烈氣氛,暫且放下要準備交新聞特寫功課的煩惱。
  • 《五十五》|深海郵箱

    大學頭兩週是學生「購物」的時候,時間表尚可以作更改。我努力堆砌最節省成本而又能應付的課堂安排,不過首選還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星期二的午後我有兩小時的空堂,在盤旋去健身室或是圖書館的時候,發現自己站在一間正在進行比較文學堂的課室。這四年都未有機會報上這一科,所以便帶着好奇心跟一位遲來的同學踏進了課室。門一開,都是人,剛巧剩下兩張空椅子待我們填滿。教授雀躍地在帶領討論,他身前的玻璃板畫滿潦草,問題圍繞閱讀。
  • 《五十四》|深海郵箱

    巴黎奧運會的完結,代表下一個奧運週期的揭幕。

    望見熟悉的身影站上奧運頒獎台,心情卻是帶着矛盾的興奮: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勁敵,看見她東京奧運後趕上巴黎奧運的列車,兩年前亦曾經用新奧運器材成為世界冠軍,不過之後的比賽也沒有進佔前三名,所以亦沒有人料到她會成為奧運冠軍。
  • 訪談篇 《六》|深海郵箱

    東京奧運前,我跟李海恩成為了短暫的室友。她成為全職單車運動員的故事令我佩服,而她最後能夠履行自己訂立的目標,於完成夢想後決斷地放下單車,回到北愛爾蘭未婚夫的懷抱,更讓我覺得她是一個有始有終的人。
  • 訪談篇(五)| 深海郵箱

    我在體院的同房是賽艇隊隊員,所以跟賽艇隊比較熟絡。不過由於李嘉文在隊中是大師姐,感覺她比較嚴肅,所以在役時沒有很深入的交流。反而大家退役後,很多活動都會同場,發現原來她很貪玩,跟印象中的她大不相同。
  • 訪談篇(四)| 深海郵箱

    最近體院開放⽇碰到蔡欣妍,知道她剛渡過了運動員⽣涯中很⼤的挑戰——臨亞運前斷⼿指,不單⽌傷患⼿尾長,看到報道說她⼗五天做了三次全⾝⿇醉⼿術,亦錯過了亞運會,⽽⼼理上的打擊亦需要時間消化。事隔半年,看⾒她滿⾯笑容地在台上分享訓練⼼得,我也為她的寬容感到欣慰。⽽且這⼀段時間,她的體格看起來依然⼗分強健,似乎已經為將來的挑戰準備好了。
  • 訪談篇(⼆)|深海郵箱

    今次找來相識於香港⼤學的運動員朋友。我們都是2010年入讀港⼤⽂學院,並同於2012年參加倫敦奧運會,到2014年⼀起走過仁川亞運會才開始真正認識對⽅。那時我們於運動會飯堂中比賽完遇上的情景,⾄今仍歷歷在⽬,真正體會到⼀個擁抱勝過千⾔萬語。
  • 三十三|深海郵箱

    有次在海邊散步,看⾒欄杆旁的⾏⼈都在看海,有些更拿取起⼿機拍攝。維港都不會出現海豚吧,有甚麼能讓這⼀群⼈好奇停下來呢?隨著他們的視線,看⾒⼀艘藍⾊的⼩漁船,開着引擎緩慢的移動,船頭兩⼈卻在忙碌着:⼀個在收拖漁網,⼀⼿⼀⼿拉不完似的,另⼀⼈拿著貌似蟲網的捕⿂網在旁踏步。我們⼀路看都不⾒有什麼漁獲,突然⼀條⼤⿂由⽔中的網跳了出來,拿著捕⿂網的⼈隨即向前撲,噗通⼀聲,我還以為⼈掉了下海,卻是⼤⿂溜走了,⼤家都可惜地嘆氣,然後繼續等待漁家之後的運氣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