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奧運女力 - 馬君正 (滑浪風帆)
【Cover Story】【奧運女力】 滑浪風帆—馬君正

2012年起成為滑浪風帆港隊成員的馬君正(下稱:大頭妹),於國際分齡賽事屢獲殊榮,也令她連續2013至2015連續三年當選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獎項。2018年夥拍「青梅竹馬」的隊友何允輝,出戰雅加達亞運RS:One混合隊際賽,即勇奪銀牌而回;去年九月的杭州亞運,大頭妹順利過渡朝代更替,適應新板種,於水翼帆板iQFoil項目奪銀,更同時鎖定巴黎奧運資格,成為香港歷來第五位奧運女風帆手。
2023年9月,大頭妹接上奧運的軌道

馬君正
1997年生
女子滑浪風帆運動員
主要榮譽:
2023 杭州亞運水翼帆板iQFoil銀牌
2022 PWA世界職業巡迴賽第六名
2019 亞洲滑浪風帆錦標賽女子RS:X板組第三名
2018 雅加達亞運RS:One混合隊際賽銀牌
奧運選手初發芽 獨自揚帆迎接變幻
大頭妹小時候主要參與跳水運動,但不停重覆的性質,相比多變的風帆讓她感到較為沉悶和較低挑戰性,自七歲接觸風帆後就放下跳水。大頭妹在父親推動下始參與這項運動,但熱愛風帆的父親並非單純希望「傳承」,而是希望透過這性質特殊的運動,培訓女兒獨立解難的能力:「獨自一人出到海,遇上天氣突變時,沒有依賴,只有靠自己想方法安全回家。」
大海,是生命之源;風帆的「場地」,正正就是這生機與危機共存、變幻莫測的大海。每一天的海都有不同的形勢,每一天的風浪都不會一樣,笑言自己是「野人」性格的大頭妹,自問不懼怕變化,甚至期盼冒險和接受挑戰:「變化對很多人來說是未知數,且對於未知數會產生恐懼,但對我來說未知數正正就是風帆的挑戰性和樂趣所在。」大海給予愛冒險的大頭妹每一天新的挑戰,讓她屹立在轉換多次的風帆上逾二十年。

小女孩發奧運夢
年約七、八歲,仍是風帆初心者的大頭妹首次赴長洲出海,為此更特意致電李麗珊,並獲得親傳一句簡單「秘技」:「到風帆中心找我舅父根叔吧!」大頭妹憶述指當時自己為年輕膽怯的小女孩,寄望在父親陪伴下會見後來成為她風帆啟蒙的根叔,怎料父親回敬一句「至理名言」:「我父親說如果希望得到幫助,必須靠自己爭取!因此我硬著頭皮、滿頭大汗地找根叔,說自己是珊珊介紹而來,我相信根叔也認同當時那位小妹妹的勇氣。」那個可能改變一生、築起奧運路第一步的會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大頭妹指慶幸自己家人,並非抱持世俗普遍認為「女性應該受保護」的觀念來教育自己。
眾所周知,香港史上第一位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就是滑浪風帆運動員,當年一句:「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成為香港體育界永垂不朽的經典金句。大頭妹指當一個香港人能達到這個成就,對於一代人的鼓舞作用其實很大,會讓自己有自信能實現成就,是大頭妹小時候堅毅地揚帆出海,堅持追逐奧運夢的重要元素。

初登奧運舞台 一張入場劵贈與多重意義
約四年前才舉家搬入長洲的大頭妹,直言喜歡長洲有大自然圍繞的氛圍,也因居於此地而增加打入奧運的使命感。大頭妹指個人而言,奧運是對她努力了一段長時間的肯定,對所居住的地區也別具意義:「很高興自己能為長洲出產多一位能夠闖入奧運的運動員,根叔培育出李麗珊成奧運金牌選手後,經營風帆中心多年,直至現在再培訓出另一位奧運選手,對他本人及風帆界也是鼓舞的事。」
此外,大頭妹指國際奧委會與國際帆船聯會將新板種水翼滑浪風帆,指定為巴黎奧運新板種後,港隊的成績都不太理想,她認為得到奧運入場劵也是對整支港隊的鼓勵和肯定。由新板種水翼滑浪風帆,取代以往RS:X,相對較弱的風已能令風帆走得比舊板種快,因此需要運動員較高的體重和較高的肌肉量去穩定風帆。早在米氏板轉為面積較大的RS:X板,大頭妹也曾經歷增磅以增加力量的需要:「今次為應付水翼,我增磅約十公斤的肌肉作應對,並在訓練日程中增加體能訓練以維持肌肉量,花了不少時間才讓身體適應自己新重量。」陪伴風帆而來的,是壯碩的身軀,可能會令不少女性卻步,但這完全不會成為大頭妹的考慮因素,對於大頭妹來說,這只是關乎對於漂亮的定義:「對我來說,健康和自信的女性已稱得上是美。」
馬君正眼中的女性魅力

「西方男性審視女性的角度,非東方世俗認為好的樣貌和身材,而是展現堅強、獨立的一面。」
Text:Leo
Photo:Conrad、Olddog、Lucien、IOC、受訪者提供
Illustration:ArYU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