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棍網球觀戰手冊-技術、速度與激情!

棍網球觀戰手冊-技術、速度與激情!
 

棍網球已被列入2028年奧運正式項目,今屆雖然未有,但香港就即將在奧運後的八月中舉辦世界棍網球女子U20錦標賽,大家可以率先觀賞奧運「前哨戰」!棍網球設有男女子組別,分為十人制(草地)和六人制(草地和室內棍網球),奧運項目為六人棍網球。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傳統十人制棍網球的觀戰攻略。

棍網球觀戰手冊

多人作戰傳統

棍網球源自北美原住民部落,據說參與人數最多為雙方各超過一千人!現代賽制限定場上人數最多十人,但換人名額不限,故男女子組同樣每支球隊最多可有二十二人,在場上隊員各司其職,有後衞、中場及前鋒等位置。在入球後、裁判暫停等時間教練都可安排換人,讓每位隊員均有機會出賽及到場邊休息,以確保場上球員體力充沛。比賽時間為六十分鐘,分為四節、每節十五分鐘。

Indian Ball Game by George Catlin (courtesy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Indian Ball Game by George Catlin (courtesy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Sioux Playing Ball (by Charles Deas, 1843)

Sioux Playing Ball (by Charles Deas, 1843)

控球的關鍵技術

棍網球攻守節奏明快,觀賞時相當緊湊刺激。十人制球員各司其職,觀眾除了可欣賞其戰略佈置,更重要當然是看球員如何運用球棍!球員的球棍技術(Stick Skills)往往是比賽的致勝關鍵。

五大棍網球技術

1.  運球 邊跑邊做出搖籃(Cradling)動作,利用離心力和向心力,使球保持於球棍網內。
2.  射球 講求控制時機、力度和角度,把球送入龍門。
3.  傳球 也需要精準控球運球,好讓隊友能輕易接球。
4.  接球 球員須預測來球方向,確保能用球網接住球。
5.  剷球 球著地時,用球棍把球從地面剷起至球棍網內,以保持控球權。

裝備男女有別

大家對棍網球的印象可能是戴上頭盔、關節護甲等武裝,不過那只是男子組而已!賽例上男子組容許更大限度的碰撞,因此球員須有更多保護,女子組則只須佩戴護目鏡 和牙膠,看來更「輕盈」,換言之對球員的技術、速度要求更高,與男子組的觀賞重點不同。男子棍網球棍桿分為三種——長棍、短棍、守門員棍,分別由後衛、中場或前鋒及守門員配有;而女子則只有短棍跟守門員棍的分別。

男女子球棍分別

女子球棍網袋較淺,控球技術要求更細膩;男子球棍網袋則較深,較多碰撞時可避免容易掉球。

現代棍網球的標準場地尺寸為長100至110米、闊60米,與標準足球場相若。一般棍網球場地除了戶外的草地或人造草地,也可以使用室內運動場或室內曲棍球場。

在限制線內為攻擊區

*在限制線內為攻擊區,攻方不能超過六名球員;守方不能超過七名球員。

棍網球賽規則小知識

開球:女子組開球稱為Draw,由雙方球員在中央圓圈內相對站立進行,球員可以選擇將球網入球棍,又或者撥給隊友,有點像籃球的跳球爭球,判定控球權的方法簡單直接。

界外球:射門出界後,裁判會把控球判給出界時最接近球的那位球員,不論是射門球員的隊友或是對方球員。因此,棍網球比賽中就算射門出界,仍有機會保留控球權,繼續進攻!

守門圈:進攻球員不能進入守門圈。如進攻方持球進入守門圈,控球權將判給對手;而進攻球員在射球時進入守門圈,入球亦將視為無效。

罰球(Penalty Shots/Free Position):當進攻球員在15米禁區/標記區(marked area) 內被嚴重犯規後,將會獲得罰球機會。當球證吹罰,雙方攻守球員都必需離開禁區,被犯規的進攻球員會被安排在離犯規點最近的15米標記發球,而犯規球員則要站於進攻球員的身後4公尺,其他所有球員亦至少要距離進攻球員4公尺。

常見犯規

 Empty Stick Check擊打未有持球的球棍 
爭奪控球時,如其中一方的球棍擊中對方未有持球的球棍,控球權將會被判給對方。

 Dangerous Propelling危險傳球/射門(進攻犯規) 
若球員的傳球或射門有機會對其他球員造成危險,例如球或球棍擊中其他球員的身體,就會被判犯規

 3 Seconds Rule防守3秒犯規 
當防守球員在15米禁區/標記區(marked area)停留超過3秒,而又沒有防守任何進攻球員,就會被判防守3秒犯規。防守球員必須與進攻球員在一枝球棍長的距離內才算正在防守。

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製作了一系列解說影片,大家入場觀賽前不妨先看影片示範了解更多!
(影片以男子組為例,女子組判斷犯規的程度略有不同,但裁判手勢是一樣的)

Text: Tina、Nicole
Photo:Conrad、Alan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