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ut Olympique】毋懼強風吹拂的「風之子」— 鄭清然
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李麗珊於滑浪風帆項目當中奪金,令「香港」這地名首次被刻於奧運史冊當中。奪金事蹟家傳戶曉下,李麗珊「風之后」的美譽亦連帶滑浪風帆映入大眾眼簾中;二十八年過去,幾乎每屆都有滑浪風帆港隊征戰奧運,包括蔡利強、何智豪、陳晞文、鄭俊樑、盧善琳、梁灝雋等經驗戰將,而今屆巴黎奧運滑浪風帆港隊代表的傳承之棒則交到馬君正和鄭清然手上。鄭清然這位24歲的短髮陽光小子要如何承接師兄姐的偉績,想必是他渴望在首征奧運時尋找的答案。

決意投入
此文章刊登一刻,清然正於巴黎奧運舞台當中,與一眾世界好手爭取競逐獎牌的機會。回望清然跟隨港隊的起點,他早在9歲之齡加入培訓隊,並於15歲加入港隊青年軍,但年幼時的清然並無任何宏願,只是單純為興趣而加入港隊:「當時的我對於出國比賽以及代表港隊沒有概念,加入港隊的原因純粹是為了享受運動以及玩樂。」
年少時以快樂為優先考慮,實在正常不過,加上當時清然同時發展多個運動,因此對於滑浪風帆的志向仍在搖擺:「由於當時我的重心是放在游泳項目,因此我在滑浪風帆訓練的出席率亦比較低,只會於空閒時出現。」回首過去,清然笑言「雙騎」游泳風帆兩個項目的自己,想法實在太過愚蠢:「少時自己比較驕傲,曾有過同時打進奧運游泳與風帆項目的想法,而這當然是不可能。」
話雖尚未肯定發展志向,但自2015年起,清然便代表香港出戰世青賽以及歐洲錦標賽等賽事。逐漸踏上世界賽事的足跡,亦令清然萌生投入滑浪風帆的想法:「當我發現自己在滑浪風帆中,能夠接觸到世界級別的層次,我才發覺同時訓練兩個項目是不可行,皆因要花費大量心機去專研一個運動,才有機會在世界層級成功。」決意將風帆技術練至爐火純青的一刻,清然便毅然停止練水,將專注力全然放於滑浪風帆上。

學會擔大旗
在全心投入港隊後,清然以師弟角色在隊內學習,眼看著隊中陳晞文以及鄭俊樑等中流砥柱,帶領港隊在奧運乘風破浪,在清然眼中,即使自己成績較為遜色,仍有師兄姐支撐。但隨著年月過去,上述師兄姐逐一從賽場上退役,清然亦開始反思自己在隊伍中的定位為何:「雖然我不覺得自己是最重要或者特別的角色,但我認為我都有責任做好。」
清然認為自己有爭取佳績的「責任」,原因在於歷年港隊於滑浪風帆有亮麗成績,而這也成為了清然爭取佳績的推動力:「因為過往港隊的成績很好,所以我認為獲得資格或晉級是理所當然的事。」為此,清然坦言衝擊獎牌並非易事,但亦會時常提醒自己:「爭取佳績是我們應該做到的,而我們亦可以做到。」
要數清然與師兄姐的連結,曾征戰東京奧運的師姐陳晞文在退役前的一番話,令他尤其深刻:「有一次晞文跟我說:『現在要交給你了』,當刻的我並沒有想太多,但後期回想卻無比震撼。感覺自己是時候要擔大旗,是時候為港隊爭取好成績。」接下傳承之棒後,清然便時刻提點自己,要更全面地提升自己能力。

鄭清然和馬君正現正於巴黎奧運比賽中。(圖片來源:World Sailing)

適應轉變
清然需要適應的除了是身份上的改變,亦包括比賽器材與形式上的轉變。滑浪風帆運動於2019年由RS:X轉至iQFOiL形式作賽,面對工具上的調節,清然在內的所有滑浪風帆選手均需重新適應:「RS:X與iQFOiL最大分別在於是否離水。過往RS:X的帆較大,阻力會較大;相反iQFOiL器材的設計均圍繞速度而成,器材更輕,風帆較小,從而盡可能減低阻力。」

面對器材上的調節,清然透露iQFOiL滑行速度平均較RS:X快一倍,清然現時駕馭風帆仍有困難:「操作困難的原因在於選手需要適應速度感,並要站得很穩才能維持速度。但同時選手亦需控制高度,離水太遠就會突然下跌。」
適應速度的途中,清然表示自己曾在跌倒時跌爆頭盔。因此為了駕輕就熟全新設備,清然與隊友不斷試驗器材位置的設定以及身體協調:「改善形狀以及表面才能減少阻力,當中要從空氣阻力等科學考慮。調節器材的過程,就像F1賽車更換裝備,相當有型。」
強者的身份
在面對適應速度等難關下,清然絕非一帆風順,更曾於去年迎接運動員生涯的低潮期:「2023年除了成績未如理想以外,即使怎樣改善訓練的方向也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在亞運奪牌以及新教練帶領下,清然成功走出低潮,但過往面對各國選手時,清然亦曾經未能在的心態上做好預備:「過去面對世界各國的強者時,自己亦曾感到非常害怕,以前我會認為自己就是不夠歐洲的選手厲害,只能向他們學習。」
不過當清然回想一路征戰的路途,例如於亞運奪銅等殊榮,清然發覺自己其實與其他世界級選手在同一水平當中:「過去我只會認定他人是強者,但沒有想過自己也是那個強者,有能力與他人競爭。」信心加持底下,清然逐漸衝破過往心理關口,並擁抱與世界各國選手硬拼的感覺:「我就是要在賽場上打敗外國的選手,比賽就是戰場。我的心態上會渴望把對手殺掉,感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迎向強風前行
若要歸因清然意志堅毅的緣由,在於他對自己的要求,從來不只是在賽場上學習以及體驗:「純粹參賽,對我而言意義不大。我不想只是在奧運亞運上出現,而是希望將目標設得更加高。」清然坦言,自己一直將踏上頒獎台作為自己的目標:「如果我連想奪牌的想法也沒有,奪牌這個可能性就一定不會發生,因此我會以獲獎作為每天的訓練目標。」為此,清然對於在奧運達到頭十名的位置以進入獎牌賽,志在必得。
在巴黎奧運的賽場上,或許一帆風順的狀況並非理所當然,但當贏不讓的心態,加上背負著歷屆師兄姐的期許,令清然無懼面對任何高手。在滑浪風帆比賽中強風會令風帆手必須花費更多力氣對抗風阻,但亦因此可加快速度,在強者雲集之中,「鄭清然」亦是其中一個強者,決心迎向強風前進。
Text: Amos
Photo:Luc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