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ut Olympique】陳一樂與奧運的距離
陳一樂與奧運的距離

對於香港田徑青年代表陳一樂(下稱:一樂)來說,今年杜拜舉行的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不單是代表佳績,而是「救贖」:「上一屆亞青賽,一百米闖進決賽表現卻未如理想,接力賽則在接棒失手,失落獎牌。」經過去年的失敗,一樂知恥近乎勇,今年亞青賽捲土重來,勇奪4x100米接力金牌兼破香港青年紀錄,個人方面於100米勇奪銀牌,更於準決賽刷新PB,跑出10.38平香港U20紀錄的成績:「可惜決賽時間相差只有一個半小時,原本有信心跑出比10.38更快的時間。」年僅十七歲的一樂,似乎是香港紀錄(10.28)的有力突破者。

成為有一定成績的青年跑手,一樂認為自己思想正面的個性,是關鍵之一:「正如上屆亞青賽失敗後,我不會感失落,當作上了一課從而令自己進步。」除了「Positive」,一樂亦以「Active」來形容自己,從小到大,參與大部份運動都很快上手,他更特別指出足球對他的幫助:「我小時候踢足球已習慣身體左右擺動的方式跑動,這習慣對於短跑時的起跑也有幫助。」
一樂在家人安排下入讀弘立書院小學部,這決定起初與運動無關,卻讓一樂與短跑結下不解緣:「記得在二年級,體育課老師邀請我加入田徑隊而接觸短跑,母親又為我報名參加校外的田徑班,從而結識何君龍教練,並跟隨他練習至今。」原本以足球為最大興趣的一樂,直言比較喜歡多元化及隊員互動性更高的足球練習,但成就感和滿足感,讓他最終投身田徑:「疫情期間運動場封閉,但我依然跟隨何sir於公園及山嶺持續訓練。疫情完結後的第一場賽事,我跑出11.1的成績,並擊敗了以往以為不能超越的對手。」一樂直言個人成就在團體的足球運動是得不到,這成就感讓他寄情於田徑,一樂更在達到10.9後放棄再參與足球,避免受傷。

家庭配合和支持
除了運動員的個性和對運動的付出,家人的支持對學生運動員的發展也很重要。去年一樂在家人支持下,從弘立書院轉校到由運動員出身的徐飛所創立、何sir擔任體育總監的大光德萃書院,舉家更為此而從九龍搬往大埔:「之前一星期有兩天會跟隨何sir遠赴德萃健身,轉校能令日程變得寬鬆。加上德萃以運動為主,課程時間表有彈性,會配合我的比賽及訓練。」
取捨,往往是運動員的關鍵詞。身兼學生及運動員的雙重身份,一樂笑言每日最多一至兩小時投放在學業上,因為經過艱辛的田徑訓練後,晚上也難以專注:「幸而父母都支持我現時先將跑步放在第一位,我亦計劃以延長時間的方式修讀大學課程,目標是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與港績及奧運的距離
一樂了解繁忙訓練日程下,取捨及犧牲學習和娛樂等的重要:「今年亞青賽前已有一年沒有突破PB了,最終取得佳績正正源於這些訓練,因此犧牲也是值得。」一樂指短期目標是達到塵封十四年的一百米香港紀錄(10.28,由吳家鋒及徐志豪所保持),形容自己與這目標尚餘「一個身位的距離」:「今年八月秘魯的世青賽水平很高,對手都是跑10.2甚至10.1的頂尖高手,希望屆時透過這高水平的競技,達到目標。」
今年奧運一百米短跑賽事設有外卡名額,結果由今年跑出10.33、今年港將排名最高的刁俊稀獲田總提名參加奧運。而參加奧運一百米短跑賽事的標準成績,則為亞洲運動員少能達到的十秒正。「奧運是所有運動員最高的目標」,一樂形容現時與奧運的距離為「四至五個身位」:「我有信心在幾年的時間做到,現時我跑10.38,如每年提升0.1秒,四年後只是二十一歲的我,便有可能參加2028年洛杉磯奧運。」

何君龍教練眼中的陳一樂
內在條件︰
一樂天生肌肉收縮(muscle contraction)的能力很快,而且能夠吸收很多肌肉纖維(muscle fibers)。田徑是單一方向的運動,一樂小時候曾參與多方向性的足球和欖球,因此肌肉得到更全面的發展。一樂將田徑放於第一位,例如他幾乎每次都第一個報名出席訓練,他甚至更會主動提醒我安排某些練習,顯示他非常著緊。
外在因素︰
一樂得到家庭大力支持,在資源的支援也足夠,這點特別在香港較少有。
未來發展的阻力︰
主要是時間。香港社會的環境未能容許一樂全職練習,他現時仍要兼顧學業。以他現時的練習量,要每星期增加約四課,將來才有機會跑進十秒內。希望一樂入讀大學後,能夠投放更多時間於訓練。我的時間也是因素。如果一樂日後全職訓練,我亦需要在正職中作出調整以騰出時間。
未來訓練方向︰
出國訓練是一場賭博,畢竟一樂已熟習香港的配套,以往我也有學生赴外國訓練,但運動員的適應力不一。根據我個人經驗,我認為由於天生肌肉的不同,如黃種人「盲從」黑人的肌力與體能訓練,運動員可能只能以「死力」進行,而未能達到高效率的訓練。現時少有黃種人出國訓練的成功例子,即使中國的蘇炳添(現時亞洲一百米紀錄保持者)的訓練模式,也是邀請美國教練Randy Huntington來內地訓練。我和一樂不時回內地訓練,我亦花時間鑽研黃種人的成功例子蘇炳添如何訓練,也有與其教練Randy作交流,嘗試調整黑人的訓練以應用在黃種人上。
Text: Leo
Photo:Peyton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