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培養運動興趣和能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 鍾衍洋(阿洋)

Part 2:助跑區-運動員之條件

有人希望子女單純享受運動樂趣,也有父母「望子成龍」,即使他們未必想小朋友成為全職運動員,也希望他們「贏在起跑線」自幼接觸運動。但父母的期望與小朋友的運動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小朋友在低齡階段當運動是遊戲,以成年人的運動期望去要求他們掌握運動技術與競技對抗能力,可能是不切實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鍾衍洋(阿洋),便認為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產生興趣不應以「獎牌」與「證書」為目的,關鍵在於該運動適不適合孩子,以及對小朋友的個人成長發展有沒有幫助,因此幼兒未必適合接觸專項運動,卻可以嘗試各種活動和鍛煉,將來自行選擇專項運動時也有一定基礎能力去助他們更快掌握有關技巧。

鍾衍洋(IG:sasukeninjapark/yeungyeung97
Sasuke Ninja Park教練及創辦人,曾參與香港臥推舉錦標賽,近年引進Ninja Warrior忍者障礙運動,更曾到澳洲墨爾本「Ninja Challenge League Finals」代表香港出戰。

2

忍者大師的教育之道

「希望令小朋友體驗更多事」是阿洋的教學理念。阿洋在單親家庭長大,他總感到童年有少許缺失,但這種不完滿的感覺並非來自於不完整的家庭,而是生活的不完整令他不能體驗更多事。因此他認為小朋友最應該盡情去體驗不同活動,以及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解難能力,「我希望即使小朋友未能完成挑戰,但要思考自己是否盡力、心態好不好、狀態欠佳、有沒有和我溝通等,這些都是互相影響的因素。這個溝通過程令我們不止是純粹教練與學生的關係。」正因為他自身的童年經歷,以及他希望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令他更能明白每個小朋友的不同需要。有些小朋友對鑽研技術感興趣、有些小朋友重視秩序與協調,而有些則較為專注。或許有些小朋友並非自主來接受忍者障礙訓練,更不會有訓練體能這類明確目的,但忍者障礙訓練其實是綜合運動能力的訓練,透過各種攀爬和跳躍活動,讓小朋友像在玩遊戲般鍛煉出不同運動的基礎能力,也能慢慢培養出面對困難時的應有態度。

運動的本質

阿洋講到:「有家長經常會問Ninja有沒有證書,可否幫到小朋友升學,會不會有比賽,有沒有機會贏取獎項。」這是大人的一廂情願,小朋友對「運動」有着自己的需求,他們未必了解「運動」是什麼一回事,可能只當是遊戲,或者與朋友一起玩的機會,因此阿洋認為運動應該是一種體育教育,讓小朋友自行體驗和體會,「小朋友透過運動學習到的東西是畢生受用的,小朋友的改變,家長有目共睹。」他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一位三歲小朋友,本來不懂怎樣跑斜牆,他不懂得怎樣運用自己雙手,便以手背按牆,我就對小朋友說『你要學懂用手掌按牆』,後來終於學會了,當然他還沒有辦法跑完整個斜牆,他爸爸問我『教練我想小朋友跑到斜牆,要練什麼』,我便說『什麼也不用練,其實他根本不是因為這個目的而來。你也看到他上一堂用手背按牆,他今堂懂得用手掌按牆,這個已經是很大進步,不要有些不切實際的目標。』」

層遞式運動訓練

運動員也許要有精湛的專項技術,但要成為運動員的條件卻不止是技術訓練,除了天生的體格、後天的基礎體能訓練,更重要是迎向挑戰的勇氣和承受失敗的韌性。基礎能力訓練過程亦是培養出後者精神面貌的訓練,而阿洋透過觀察小朋友的運動發展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三至四歲、五至六歲、七至八歲,針對不同階段建議給他們嘗試各種訓練。

三至四歲

要先學會聽指令,因此適宜做一些專注力練習和基本動作訓練。

阿洋:「我會先讓他們學聽指令,例如叫他們『坐喺度望住我』,有些小朋友真的沒有反應,但他並不是頑皮,只是不夠專注,提一提醒他便會集中了。另外是一些簡單的動作訓練,例如我會叫他們腳指指向天花板,或者要他舉起左手,訓練他分辨左右的能力,假如他們不懂怎樣做,要懂得發問。動作訓練我要做多點示範。」

五至六歲

可以涉及多一些肌力練習。例如讓他們嘗試維持腹肌力量、做一些跳躍練習、跳高的時候雙腳要向前而不是向後踢等。

阿洋:「小朋友的大腿肌肉和腹部不夠力,他們起跳時雙腳會向後踢。另外,我會開始測試下他們的柔韌度,教他們做些機動性訓練和拉筋,還會做一些輕量的技巧練習,例如一些雙腳懸空的擺動動作。」

七至八歲

可以做一些體操技巧練習,例如一些懸吊擺動、拱橋、甚至乎爬馬騮架;年紀再大一些便可做引體上升的肌力訓練,和做一些爆發力練習。

//延伸閱讀//
運動員二代是否贏在起跑線?-單車運動員 Brian Cook
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時機-足球教練 陳浩然(陳Sir)

Text:Harry、Ho Ka Lung、Jacky、Nicole 
Photo:Conrad、Mr C、Nic、Ah Lam、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