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運動員二代是否贏在起跑線?-單車運動員 Brian Cook

Kids Power
運動員的起跑線

運動員為大眾認識時通常都已有一定運動成績,而在鎂光燈下的運動明星亦各有經歷:

「風之后」李麗珊自幼在舅父指導下接觸及練習滑浪風帆;「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至中學時才加入單車港隊接受訓練,但也自少熱愛運動,更曾加入中學田徑隊;張家朗出身於籃球世家,雖然先接觸籃球,但小學時已開始學劍擊,中學已成為全職運動員並在世界賽嶄露頭角⋯⋯

令人相信運動員必須自幼開始培育。

然而,由「熱愛運動」到掌握專項運動技術,還有好長一段路走。正如李慧詩由田徑到單車、張家朗由籃球到劍擊,運動員的跑道看來並非必然是一條直路,「贏在起跑線」的起點到底在哪?今期我們請來三種不同幼兒運動訓練的教練分享,如果大家希望小朋友愛上運動甚至踏上運動員跑道,或許會有所啟發!

Part 1 :起跑線-二代運動熏陶

父母作為小朋友第一位導師及照顧者,在培育子女多方面發展上會提供不同資源及優良環境。那麼相對普通家長而言,作為運動員的父母在培育子女運動上有什麼分別?單車運動員及平衡單車教練Brian Cook育有一子一女,在他的身教熏陶下,Adam和Emma兩歲前便已接觸單車運動,Emma今年僅八歲便掌握落山單車,並多次參與比賽獲得佳績。當其他人認為運動員父母的心態都是希望逼迫子女繼承衣砵時,Brian卻認為小朋友的意願才是最重要。

1

Brian Cook(中)(Facebook:Brian Cook Hong Kong Athlete、IG:briancookhk

單車運動員及兒童平衡車教練;山地單車運動員,曾於九八年獲亞洲運動會落山單車銅牌。

Adam(左)、Emma(右)

鼓勵子女接觸不同運動

Brian在單車界為人熟悉,除了因為他曾是港隊成員,至今他仍活躍於單車賽事。他一開始就鼓勵子女嘗試不同的運動,與其他家長一樣希望子女健康成長,但並沒有培養小朋友成為自己接班人的想法。「他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或課外活動都嘗試很多運動,游泳、籃球、足球全都有涉獵。雖然我是單車運動員,但我只想他們健健康康,常做運動,沒有逼迫他們一定要做單車運動員的念頭。」

小朋友在幼年期間會不斷觀察、模仿、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正因如此,Brian認為運動員的下一代很自然會對運動有興趣,他自己亦無意中引起子女對單車的興趣。「我經常都需要出外練習,他們在客廳看著我每日都推著單車出出入入,便對單車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在耳濡目染下,Adam和Emma在一歲左右開始接觸了沒有腳踏,純粹以雙腳作動力的平衡單車,透過不斷在平衡單車上「步行」,能有效訓練他們不同的肌肉、平衡力、協調等,「他們不論行、跑、爬,甚至做其他運動的表現及身體協調都好很多。但我亦有嘗試給他們玩不同運動,不會只是訓練單車。」

以運動員觸覺籌備所需

在Brian的護蔭下,Adam及Emma開始展現自己繼承的天賦:哥哥不足兩歲便能踏單車,妹妹亦在兩歲時追趕到哥哥,兩人開始在單車界馳騁。「他們三歲都開始接觸電單車,四至五歲已經在山路、水塘踩單車;亦都會接觸公路單車,哥哥又有玩卡丁車,Emma看著我們玩什麼又會跟著玩。」作為他們的教練,Brian亦慢慢留意到Emma的潛力,「落山單車(Downhill Bike)講求膽量,對跳躍、落地等動作要有信心,或許因為Emma想盡快追趕哥哥,她年齡雖小但反而踩得大膽,已漸漸超越哥哥同時期的表現。」

子女能青出於藍,除了靠Brian傳授自己經驗外,運動員身份在資源方面亦有優勢,Brian慶幸自己的贊助商也贊助子女的硬件配套。他續指新手接觸落山單車可能只需幾千元,但若要到比賽級別,性能最好的單車一輛已需十萬;加上隨著小朋友年齡漸大,需更換更大的單車,單在硬件花費上一般家庭已難應付。「我作為運動員有機會接觸贊助商,他們願意贊助我的小朋友,才能天時地利人和培養子女。」

有好教練、好單車便能有成績?非也,Brian直言最重要的是孩子打從心裡對運動有興趣,才能一直培養下去。他指自己雖然會提早為子女籌備不同階段的訓練器材及步驟,但前提是要看到子女有繼續發展單車的意願,「如果我全都籌備妥當,再吩咐他在下一個步驟要怎樣做,這是逼迫子女做著你安排的事,這是沒有意思;但我見到他到達一個頂點甚至想繼續追求進步,需要一輛更高級的單車時,便讓他知道隨時可以繼續挑戰。」

家長一起運動更重要

守護著子女喜愛單車的初心,令他們持續感受著踏單車的喜悅,是Brian一直堅持的事;他認為小朋友潛力無窮,只要從運動中找到樂趣,所展現的能力遠比想像中大,「小朋友其實很聰明,基本動作如用單車走八字路線很快學會,五至六歲已經能教授他們進階的落山單車技巧,如小跳、下樓梯等,八歲的兒童大致上都能掌握好上述技巧。」他又認為家長可選擇單車路徑與子女一同享受運動家庭樂,年齡較小可選擇水塘、平坦的山路,喜歡刺激可以到大帽山的落山單車徑,「路是自己選擇,越野單車可以是在平坦山路、草地上,最重要小朋友玩得開心。」

Brain雖曾為香港出戰亞運,奪獎歸來,但在教育子女時會強調成績並非代表一切。他續指,現今家長多數對子女成績太過認真,希望小朋友出人頭地,反而加大他們的壓力,「家長覺得小朋友無成績便是丟架,又數落子女:『明明可以贏,但最後又輸了』,為什麼要對小朋友說『輸』呢?」他補充自己反而希望子女輸,可以令他們感受到失敗的滋味,從失敗中學習,重要的是強調還有下一次的機會。「小朋友應該要學識為運動而努力,家長以成績逼迫反而會令他們失去興趣,小朋友在無癮、不開心的情緒下為何要堅持下去?開心才是最重要。」

Brian提倡以平衡車教授單車,小朋友兩歲已可以由踩平衡車開始,到年齡稍大才接觸其他單車,例如三至四歲是玩小輪單車BMX的合適年齡,因為BMX車身相對較小;到他們五至六歲,有一定體能並掌握更多跳躍動作及控車能力,約六至八歲才接觸車架較大的越野單車;而公路單車則建議八至十歲開始。

Brian指教授小朋友踏單車時需講解並親身試範,一班小朋友一起學也有好處,他們會互相參透到大家的技術,在競爭心態下愈玩愈進步。

//延伸閱讀//
培養運動興趣和能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 鍾衍洋(阿洋)
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時機-足球教練 陳浩然(陳Sir)

Text:Harry、Ho Ka Lung、Jacky、Nicole 
Photo:Conrad、Mr C、Nic、Ah Lam、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