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導航員 - 陳家豪

陳家豪的職業狂想

 

 

 

 

陳家豪Profile

37歲,中長跑運動員,樂家跑會創辦人,去年香港馬拉松以1小時8分55秒奪得男子半馬冠軍。

如果說Eddie是活在當下,亞彤是審慎瞻前,那家豪可能就是被變化鍛煉,由中學開始,一直以跑步作為人生的主軸,及至現在成立跑會,仍然跑手教練雙線發展,20多年的長跑生涯,自身已成了後輩的參考對象。

「我的學生有很多都好成熟,知道自己的方向,會計算放多少時間做運動員,可以做多久運動員,或者做什麼職業可令自己繼續跑,我們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讓他們思考。」由學生運動員,到半工讀跑,再到大學進修,到現在成為教練仍繼續比賽,每一個階段的選擇與結果,都為學生帶來啟發。

尊重不同目標

練跑,不一定就做香港代表,但跑過的路,總不會白費。當年家豪中學畢業後沒有即時升上大學,在半工讀下繼續練跑,後來以運動員計劃入讀大學,「我有兩三個學生已經模仿我的路,用運動員計劃入大學,還考到教師牌,到現在都未放棄,也有兩個大學畢業,他們本身讀書也不太好,但見到我都做到,就有信心。」

以跑步作為升學途徑並不罕見,但身為教練,遇上有潛質的跑手,家豪又會另作分析,「如果見到一些跑入一定水平的跑手,我會問他們會否跑多一兩年,嘗試衝擊香港代表,我也會分享自己與潔貞的情況,我們大學都不是最佳狀態,總要練上多年,才會去到高水平。」笑言閱人無數的家豪,見過不同背景的跑手,有人因家庭背景未能繼續訓練,但每遇上願意嘗試的運動員,家豪都會盡力協助,「他們要有接近職業運動員的訓練模式,同時我也會讓學生來跑會做助教,每月有些生活費幫補,他們見到做教練可以維生,都會安心一點。」過來人明白過來人,所以以家豪的觀察,他的跑會成員也有較長時間的運動發展。

陳家豪的職業狂想

平衡現實與理想

作為教練,家豪不單提供了技術指導,廿多年的跑步生涯,也令他深明在香港做跑手的顧慮,「因為當年家境不好,我做的兼職特別多,又有點大男人性格,就定下自己幾多歲前想成家立室,又希望潔貞可以安心做運動員。」如果只有現實考量,家豪大可做老師 (事實上他也有任教專上學院的體育科),然而太太的鼓勵,加上跑手的執着,讓他繼續了運動員的身份,「我曾在一個訪問中說過,不想傷患令我離開跑道,我想創造高峰,看似是好高尚的情操,但總有人會覺得我是傻的。」因此,今天我們仍會看到家豪在賽道上與學生同場的情境。

「我做運動員時也試過掙扎,兩頭不到岸,如果當年可以全心全意去跑,可能會有更好成績,跑手要衡量有沒有條件專心訓練,如果做不到,就試試半做教練,又不影響自己訓練。」為了跑下去,家豪做過不同的兼職,直到從事教練,漸漸磨合教人與訓練兩者,才能在訓練路上繼續前行。

擁抱多重身份

「我常常都思考,我究竟是運動員,還是教練,我好像有好多角色。」幾年的運動員與教練身份並行,曾經令家豪分身不暇,到現在總算懂得彈性調整,「面對學生,我有時會當自己是個陪練員,到我有狀態就會專注自己的比賽,同時也會叫學生有需要就主動找我。」教練還在比賽,變相也鼓舞了學生不輕易就離開跑道。

2014年,家豪曾因傷患,幾乎令他一度放棄訓練,「那時有跑會,是跑會的學生令我堅強。」可見做教練不只是一味的付出,教與學都在跑道上互相扶持,「現在一路跑的事業里程碑都不錯,又經歷過高高低低,傷患過後又捲土重來,這對我將來教學生,對他們運動員生涯都起到鼓舞作用。」一步一腳印,作為教練的家豪,在跑道以外,都成了學生的榜樣。

Text: Joy Lam  |  Photo: He-man Lam  |  Design: Alice  |  Illustration: Yvonne  |  Make-up: Carme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