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步道學

曾經參加過手作步道工作坊的山友可能以為,挖幾塊石頭,拿起鏟子鋤頭,把沖刷嚴重的路段鋪鋪石、填填泥,便已經是山徑維護的全部了。事實上,這類活動一般都會挑選砌石補路這個最富趣味的部份給大眾參與,好讓參加者可以在短促的時間內體驗山徑修復的工作。

一年多前,我在綠惜地球的安排下,報讀了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進階步道學課程。課程涵蓋環境資源調查、山徑問題辨識、修葺工法和規劃等課題。除了能進一步學習到山徑維護的知識外,亦更了解整個山徑維護過程。我們的結業習作是以本地一條受損山徑為實例,嘗試進行環境調查和規劃解決方案,模擬山徑維護的前期準備工作。

實地勘查可說是山徑調查不可或缺的部份。透過考察,我們不但能夠掌握山徑的實際受損狀況,更能視察沿途地勢和山徑走向;也可藉此記錄和拍攝周邊的建築物、動物和植物物種等。根據這些初步資料,我們可再利用網絡資源、手機應用程式和電腦軟件等工具,以及參考書籍和地圖等,進一步蒐集並彙整當地的地質、氣候、景觀、人文歷史和生態等資料。

山徑既是村落或城村間的連絡通道,也是大眾進行休閒活動的場域。故此統計往來方向的人流量、收集使用者背景資料和使用需求等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實地勘查是山徑調查的重要一環

記錄植物品種(圖為大頭茶)

接下來,便要為每個出現問題的位置作進一步的勘查:量度可供操作的路面寬度、長度,並計算相關的路段坡度,從而決定施作階梯的數量、階高和階深;此外也要判斷增建排水設施的可能性和合適位置。

由於施工涉及挖掘、移除植被及建造構築物等工作,因此也有必要釐清地權所屬,按圖則查明有關山徑的法定土地用途和限制。另一方面,也需確認管理該山徑的專責部門和相關法例,以免動工時觸犯有關條例。

最後由環境概況回到根本,研判山徑問題:評估受損情況和成因,並因應現地材料的充足程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並進行詳細規劃。

倒木也是山徑問題之一

以上所述的步驟僅為前置作業的基本流程。當中還有很多環境課題需要分析,比如現行管理政策和整體的社會意向;此外也需考慮山徑的特點和其定位(山徑分級制度和管理策略)、持份者的不同意見、修葺的迫切性,以及可動用資源等問題。

山徑維護是一門跨學科領域的學問,必須仰賴各人的知識、能力、經驗和團隊合作,亦必須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資源。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全面了解山徑的真貌和它的存在涵義,才會懂得修護一條對環境友善,並且兼顧使用者所需的行山徑。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