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 Energy Bar 的 5Ws

energy bar
Energy Bar 能在短時間內為快速身體提供額外營養。|圖片來源:Twitter

 

消委會早前曾抽取市面上來自11個品牌的12款能量棒(Energy Bar),結果顯示,一條能量棒可達290千卡,比一碗白飯(260千卡)的熱量還要多。消委會的報告指,一個體重55公斤的成年人需要跑5公里,才能消耗這條能量棒所提供的熱量。到底要如何選擇能量棒,才算得上是精明消費者?讀者不妨試試小時候所學的六何法,其中五何可為你提供多角度思考,有智慧地選擇能量棒!

 

What (能量棒內含材料為何?)
閱讀營養標籤之前,宜先了解能量棒的材料成份。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纖維的含量固然重要,但數字背後,可能有額外脂肪、糖及其他添加劑以令能量棒更為美味。需知道,所謂的能量棒有時候甚至不比朱古力零食更好。

Why (為甚麼要進食能量棒?)
大家都說能量棒健康,但你到底把能量棒視作正餐代替品,還是零嘴?這道問題尤為重要,因為能量棒的蛋白質含量高,假如你把它視為正餐代替品,便應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也相對適合的能量棒,以滿足身體所需。相反,把它視為零食時,進食正餐便需盡量清淡,以免攝取過多糖份及碳水化合物,弄巧反拙。

How (能量棒如何符合你的需要?)
一些精心調配的能量棒,含有人體相容性最高、最容易吸收的蛋白質,身體自然可迅速地吸收營養,但未必所有人士皆需要高蛋白質的能量棒零食。一些女士或只想要食物纖維高以增加飽肚感的零食,或你只想要能一解嗜甜心癮但相對健康的小吃。了解自己所需,才能選擇曼適合的能量棒。

When (進食能量棒的時間適合嗎?)
運動前、運動時及運動後所需的能量皆不同。運動前要確保運動時有足夠能量,所以可選擇含適量蛋白質及豐富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棒,避免高脂肪及高膳食纖維等需要長時間消化、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選擇。因為糖分消化時間快,可讓身體盡快吸收能量,所以運動中途可選擇含糖、低脂肪及低膳食纖維的能量棒。運動後,則可主要補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以彌補運動時所消耗,並幫助修補肌肉。

Who (進人適合進食能量棒?)
如前部分提到,每人在不同階段所需的營養不同。了解自身需要,再作調整方為正確。舉例,若你本來並不是劇烈運動者,一般在60分鐘之內的運動皆屬於短時間,消耗能量並不多,其實不太需要額外吸收能量。另外,沒有傾向閱讀營養標籤、人云亦云的人也不太適合進食能量棒。畢竟能量棒旨在提供額外營養,沒有認真認識個人需要,再多的營養可能會加重身體負擔,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