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操之過急 運動過度7大症狀

人類熱愛突破,運動愛好者更是常將「挑戰自己」掛於嘴邊。因為有「做運動能強身健體」這塊免死金牌,不少運動人士都不自覺地把自己推至極限,做成運動過量。「動則養形」,適量運動可改善氣血運行,使氣血流通心全身,濡養形體,但運動過量卻會增加人體氣血耗損,得不償失。

所謂運動過量或訓練過度,是指訓練量比身體可承受的為多。運動適度與否,關鍵在於訓練量、訓練強度與疲勞恢復之間是否取得平衡。當身體恢復不及而又持續訓練,運動過量就會發生。運動過度時,每個人出現的症狀均有所不同,短期或會出現以下情況:

  1. 情緒低落或煩躁
  2. 身體極度疲勞
  3. 食慾下降、進食失調
  4. 睡眠質素下降
  5. 運動意慾下降
  6. 社交能力降低 
  7. 重複受傷

運動過量的症狀,在身體上的表現當然較為明顯,拉傷扭傷、身體極度疲勞一刻,我們就知道是時候休息,但其中的情緒及心理影響也必須留意。畢竟身體疲勞不單由運動產生,訓練或比賽上的各樣壓力,如團隊間的人際關係、訓練模式、對運動的目標或期許等,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原本的訓練計劃無法發揮功效,切勿勉強訓練,因為必會適得其反。當一系列症狀提示身體平衡已受破壞,便應慢下來好好調適。

要治療運動過量,首先當然要降低訓練量和運動強度,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目標。我們可從低強度訓練量開始循序漸進。適當運動可活動筋骨,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身體修復。情緒及心理方而,面對壓力,或要減少疲勞,則需要整體調節生活方式。充足睡眠、均衡飲食,正是最簡單和基本的方法,有助身體氣血恢復。凡事過猶不及,運動亦無不例外。細水長流、循序漸進,才可以更好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靠自身無法處理,建議可尋求專業協助,如物理治療及中醫等,透過不同方式,包括藥物、食療、針灸、推拿、拔罐等,改善運動過量帶來的症狀。以下介紹相關穴位按壓以供參考:

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功效:調和脾胃,扶正培元
適合對象:過度疲勞、食慾下降、小腿前方肌肉酸痛不適者。

內關
位置: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和胃寬胸
適合對象:煩躁失眠者。

阿是穴
臨床上,阿是穴即是以疼痛之處為穴位,「以痛為腧」。按摩阿是穴可以舒緩局部疼痛,鬆解筋結。

 

參考資料:Sportsoho專欄《中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