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香港滑雪隊今屆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十四冬)共派出史上最多的六人代表團出戰高山滑雪大迴轉及迴轉項目,當中翁厚全更是第二次出戰十四冬。2019年他第一次參加時只有十五歲,同場比賽的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因此他笑言自己毫無壓力;時隔五年,今次他有備而來,在迴轉項目資格賽中更以第二名成績殺入決賽,期望愈高跌下來時卻更痛——他在大迴轉及迴轉決賽接連失利,與獎牌擦身而過,令他心情久久不能平伏:「好心痛,又要等四年,我好想盡快拿到獎牌送給我的父母。」原來他最介懷的不只是自己贏不了,「父母為了讓我滑雪付出很多,我好想贏到獎牌,把這份榮耀送給爸爸。」

翁厚全 19歲  2022年北京冬奧香港代表

翁厚全 19歲

2022年北京冬奧香港代表

做什麼都要付出100%

運動員參加比賽,當然是想贏,高山滑雪大迴轉及迴轉更加嚴苛,必須贏兩次——每場比賽都要進行兩輪滑行,兩次完成時間加起來的總時間最快者勝出,好處可能是有第二次機會可以調整狀態,但對運動員來說心理壓力極大。翁厚全(Adrian)賽前便已直言自己最大的挑戰是克服心理障礙:「每次站上坡頂起點,望見的賽道和視察時都不一樣,所以每次都要想辦法令自己冷靜,克服緊張感地衝下去;而且這項運動每一次滑行都不容有失,任何一次滑行失敗便代表這場比賽未能完成(DNF),壓力很大!」不過,亦因為這項運動規則如此,即使頂尖運動員也不得不經常體驗DNF的滋味,令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心臟更強大——他們要同時面對速度和穿越旗門障礙的刺激感,以及未能完成的失落感,因此無論任何比賽,每一次都要盡全力去滑出自己最好的表現。

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我想把獎牌送給我的英雄

對Adrian來說,今場DNF的失落感尤其難以形容:「2022年我第一次參加冬奧也是在這條賽道上,當時因為疫情父母不能來看我比賽,今次十四冬也在北京冬奧村舉行,機會難得,我便邀請他們來看。我知道他們想來支持我。」未能在同一條賽道上「復仇」成功,他氣自己表現失準,但更氣的是令自己的「英雄」失望——「爸爸是我的Role Model,他自細便給我選擇喜歡的運動,教我做什麼都好,只要盡全力,付出100%去做就好。他駕車送我去訓練和比賽,付出很多,才讓我現在能成為運動員,所以我好想把獎牌送給他,給他看到我的努力。今次做不到,我真的很心痛⋯⋯」

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做運動員想為香港這個家努力

然而,無論多痛,做高山滑雪運動員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再爬起來,負起沉重的滑雪板,面對充滿痛與淚水的坡道。這是Adrian由一開始已有的覺悟——他兩、三歲開始接觸滑雪,直到十多歲加入港隊,決心成為運動員,便知道這條路不容易:「香港是個亞熱帶城巿,要做滑雪訓練和去比賽都要很多資源,我覺得如果我攞到獎牌,便可以令更多人關注這個項目、令我後輩的滑雪運動員獲得更多資源,也許他們的路會容易些。」小時候他和家人住在英國,在歐洲滑雪相對容易一點,加入港隊令他決心搬回香港住,去年入讀香港大學後更要一邊應付學業一邊安排訓練和比賽,好像是選擇了更難行的路,他卻義無反顧:「細細個我便經常聽爸爸提起香港,所以一直都當這裡是家,很想回來。真正在這裡生活後我更喜歡這裡,我喜歡行山、玩Wake-surfing,這裡都可以做到!」所以他也默默地將「滑雪運動的開拓者」這個角色擔上膊頭,希望為香港這個他喜歡的家努力推廣他喜歡的運動:「我有機會參加冬奧,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希望我攞獎可以令年輕的港隊成員有更多機會。」這次在十四冬,其他五位港隊成員不過比他年輕幾個月至三歲,他卻已儼如大哥哥般照顧他們,除了調解爭拗,也會提點他們待人接物的禮貌——他總是理所當然地肩負起責任。

比賽前Adrian都會好細心地為滑雪板打磨打蠟,將之調整為最適合的比賽狀態。

比賽前Adrian都會好細心地為滑雪板打磨打蠟,將之調整為最適合的比賽狀態。

用自己的方法訓練

選擇回到香港,來自歐洲的教練只能遙距監督,更多時候他必須靠自己自律訓練,Adrian也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港大宿舍附近的山路我會負重八至十公斤來回跑,沒有課堂時我會去行山或做其他運動。除了滑雪教練和港大安排的體能教練會安排一些訓練給我,我自己也會為了鑽研不同技巧而嘗試其他訓練方法。高山滑雪有時每一輪只有短短五十秒,需要很強的爆炸力,但這五十秒是尤如生命的100%,所以其實都需要耐力訓練。當我發現有些技巧我做不到,便會問教練和PT怎樣訓練才能做到,所以真的去滑雪,從中掌握技巧是最重要的訓練。」這次十四冬失利,他便決心下次備戰前要滑更多雪:「這次只訓練了大概四十日,下次要再訓練多點、更長時間!」DNF是他努力的動力,更燃起他爭勝的鬥心。

高山滑雪:亞熱帶的滑雪冠軍夢

高山滑雪包括落山Downhill、超級大迴轉Super Giant Slalom、大迴轉Giant Slalom及迴轉Slalom,前兩者更多落山衝刺等速度上的追求,大迴轉及迴轉則需要穿越旗門的技巧和耐性,因此可說是截然不同的比賽項目。

香港滑雪隊於2018年才正式成立,當時代表香港出戰2018年平昌冬奧的是吳一里,這位混血小將亦是首位獲得奧運高山滑雪參賽資格的香港人,所以即使當時以第56名完成,也已創造了歷史。至2022年北京冬奧,香港滑雪隊派出兩位隊員翁厚全和金和曉出戰高山滑雪,再加上參加短道速滑的朱定文,同樣創下最多港隊出戰冬奧的歷史。香港滑雪隊現時的隊員大多參加大迴轉和迴轉等項目比賽,接下來會繼續為2026年及2030年的冬奧而努力。

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今次滑雪港隊派出六位代表出戰十四冬,左起:呂建博、鄺希宇、王智顥、翁厚全、鄺希敏、田秀彬。教練Vucic Vucetic(右)亦特意由波斯尼亞飛來北京協助團隊集訓。

今次滑雪港隊派出六位代表出戰十四冬,左起:呂建博、鄺希宇、王智顥、翁厚全、鄺希敏、田秀彬。教練Vucic Vucetic(右)亦特意由波斯尼亞飛來北京協助團隊集訓。

大迴轉vs. 迴轉

高山滑雪大迴轉(Giant Slalom)及迴轉(Slalom)顧名思義是源自滑雪技巧「Slalom」——傾斜身體的S形快速轉彎側滑技巧。選手由最高點向下滑,須高速以Slalom穿越單桿旗門(迴轉賽)或雙桿旗門(大迴轉賽),因此鬥快之餘亦要用腦,賽前視察賽道環節便十分重要。

迴轉和大迴轉項目均要求運動員高速在高低起伏的坡面下滑,同時不斷轉彎穿越曲線佈置的旗門,離心力令大腿和膝頭均承受鉅大壓力。有研究顯示由陡坡衝到緩坡時運動員承受壓力約相當於四百公斤,而迴轉時膝蓋及下肢關節承受五十公斤至一百四十公斤的側力矩,真是十分誇張!Adrian便估計以自己的速度應該大概可承受的G-Force約相當於二百多公斤重,再加上每輪滑行都不容有失的心理壓力,高山滑雪運動員的抗壓能力亦要超乎常人。

大迴轉

大迴轉賽賽道為男子滑降250至450米,女子滑降250至400米。大迴轉和迴轉都要極高滑雪技巧、以及轉彎角度把握極高精確度;此外大迴轉旗門相距較闊,落山迴轉時要保持一定速度。

鄺希敏

鄺希敏

迴轉

迴轉賽賽道為男子滑降180至220米、穿越55至75道旗門,女子滑降140至180米、穿越40至60道旗門。迴轉賽較大迴轉賽道短,旗桿間的距離亦較窄,約為4至6米,更考驗過彎技巧及臨場路線規劃。

王智顥

王智顥

Text:Nicole
Photo:Conrad、Lucien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