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MB之旅 初嘗雲南高原訓練|怪獸物語
UTMB之旅 初嘗雲南高原訓練|怪獸物語

為了好好準備八月底在法國舉行的UTMB-CCC比賽,七月時我特意到雲南麗江初嘗高原訓練,讓自己暫時放下教練工作,專心做好「訓練」一件事。
早在中文大學修讀運動科學碩士課程時,我已得悉某些運動項目的精英運動員會在大賽前進行高原訓練,尤其是耐力型運動員。高海拔環境中氧氣濃度較低,可加速運動員體內紅血球的形成去適應,藉此提高耐力。雲南是許多國內精英馬拉松及越野跑手的訓練場地,我終於有機會親身感受。

到埗後初期,我提醒自己切忌操之過急,讓身體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第一個星期訓練以慢跑為主,逐漸加入Tempo run 及Short intervals。初時我對於訓練感到興奮,充滿新鮮感,亦期待通過訓練達到更高水平。但內心有時亦會出現疑惑:同樣的步速,為何心率那麼高?甚至感到呼吸困難,身體容易感到疲倦。
訓練以外,今次是我獨自出外訓練,沒有其他人支援,所以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安排。
衣:日夜溫差較大,很多時下雨後體感降至低於攝氏10度,所以訓練前後必須做好保暖,以免生病影響整個訓練周期。

食:最出名的當然是雲南米線,但飲食亦是運動員重要的一環,希望幫助身體盡快恢復。一般訓練後午餐出外食用,晚餐則自行準備,以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質為大原則。(以前在香港訓練不用自行準備晚餐,這一個月感覺也像在廚藝訓練)
住:住在束河古鎮旁邊,距離運動場約2公里,上山也是2公里,剛好用作熱身,然後進入主課訓練。
行:大多時間也是靠雙腳移動,每一周有一天rest day,可以搭高鐵去鄰近的香格里拉遊玩,或者踩單車遊麗江市區,感受少數民族的多元文化。
訓練的強度日漸提升,身體的疲勞感加重並累積,經常感覺還沒恢復過來又要準備下一節訓練。訓練的新鮮感慢慢減退,換來的是沉悶而又重複的感覺。身心俱疲正好形容這一段時期的狀態,內心的孤獨感也逐漸形成,原來一個人在外生活實在不容易。
Text、Photo︰曾福祥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