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尚距百日開幕 港隊歷屆最大規模陣容參賽望成就最佳成績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在距離杭州亞運會揭幕尚餘一百天(2023年6月15日),舉行名為「邁向杭州」(Road to Hangzhou)記者會,並宣佈今屆香港代表團預計派出八百六十多名運動員參賽,團隊成員超過一千二百人,是港隊於歷屆亞運會最大的規模。
澳洲韻律泳公開及分齡錦標賽 港隊菁英奪兩金兩銀三銅 香港韻律泳隊一行二十三人於上週(四月七日至四月十日)前往澳洲柏斯出戰「二零二三年澳洲韻律泳公開及分齡錦標賽」,與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二百多名運動員一較高下。
鏡頭背後的港隊—馬燕茹 她在片中仍是中學生運動員的身份,我們看見了她在平衡學業和運動之間的掙扎,甚至因為她媽媽在鏡頭前受訪的一句說話「若像李慧詩般有成就便可以豁出去,但如果不是呢?」,令人為她媽媽會否讓她繼續追夢而緊張。
排隊治療 - 香港排球隊xTHEI運動治療實習計劃 四年一度奧運會落幕,香港運動員的佳績搏得不少觀眾的眼球。短暫成果驗收以後,運動員的身影再次淡出觀眾的視野,回到鎂光燈照射不到的一角,繼續默默耕耘,突破自己。日復一日的練習固然必不可少,但各類型的支援同樣重要。其中特別是現今香港運動治療人才稀缺,訓練本地人才相當重要,而精英項目以外的各項目更難獲得資源作全面訓練。以非精英項目的排球為例,男子成年排球隊成員劉智穎便提到:「香港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專業的(運動治療)訓練員一直跟著你,隨時指導你進行動作訓練的。我們球隊過去也要特意出國找教練。」
利劍出鞘 對比團體運動,朗浩最喜歡的是被歸納為單體運動的輪椅劍擊。「團體比賽時,無論自己處理得多麼好,隊友的表現我卻無法控制住,相反我亦不想使對方受牽累。」在十二歲時他被學校老師推薦參加興趣班,便自覺在這項單人運動能發揮所長,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但當中必須經不斷鑽研,尋找厲害的地方,才能知道自己的頂點會在哪裏。
殘念的乒乓夢 「乒乓球看似很易,但運動員背後的辛酸,大家又知多少呢?即使我每天練10小時,也未必代表下一場比賽會成功,要不停累積經驗,反思自己錯誤,才能在場上獨當一面。遇過大大小小的樽頸位,最後我明白到,最重要是調節心理,多加練習,自然有我的一席。乒乓球速度快,但同時選手要忍受它的悶,因為每次練習,練開球、接球三百球已成基本,不斷練習同一動作。我兩度落選了港隊,只好在其他比賽發憤,證明自己也有實力。」
張小倫-得償夙願 在網絡上搜尋「張小倫」這三隻字,會見到幾篇關於他的訪問都圍繞2012年倫敦奧運。那年他因椎間盤受傷,錯失了追逐奧運資格的機會。時隔九年,問他運動員生涯最難忘的大賽,他最先想起仍是那一年的錯過,其後數年即使他攻下世錦賽八強、亞錦賽冠軍,心目中仍然劍指奧運。2020年的東京奧運他似乎終可償願,沒想到奧運又因為疫情延期至今年,他苦笑坦言:「希望三月中的世界大獎賽可如期舉行,不然連奧運都不用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