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意見

  • 【7.20】李小龍猝逝半世紀

    1973年新春期間,我家三兄弟用利是錢,由長兄往裕民坊「寶聲戲院」排隊幾小時,以三元一票前座價格預購門票,欣賞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造夢也沒有想到,暑假時聽到武功高強的李小龍暴斃消息,當時的震撼,至今記憶猶新,轉眼間,今年七月廿日已是李小龍逝世五十週年。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李小龍英年早逝,全球粉絲當然不捨,從好的方面設想,他活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那麼年輕和充滿魅力。
  • 拳證面面觀

    緊張刺激的拳賽,觀眾目光多會集中在兩位拳手身上,拳證的角色往往受到忽視,可是,稱職到位的拳證,對賽例不僅熟悉,執法還要公正果斷,不偏不倚,令拳賽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之餘,也可以令拳手避免受不必要的傷害,使賽事更具可觀性。簡單一句:拳證唔易做!
  • 街頭實戰初探

    今時今日,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攝錄像,再分享到互聯網,社交媒體就經常有各種打架錄像流傳——男的、女的、單挑的或群毆混戰,各適其適,得到科技之便,大家可以安全地看到打架的場面,今期就探討一下「街頭實戰」!

  • 關於太極,我說的其實是.... (下)|武意見

    研究顯示,一盤進行中的棋局,讓「門外漢」和「行家」用心記憶,然後翻亂賽局,受試者要憑記憶擺出早前的「局面」,結果顯示行家的表現遠比門外漢優秀;對一般人來說,這是雜亂無章的賽局,然而「行家」卻看出當中蘊含意義和關係;不過,胡亂擺放的棋局,「行家」的表現也會大為遜色。
  • 門派同溫層

    六、七十年前,當時只有富戶才能享用固網電話服務,反觀今天罕有成年人沒有智能手機,擁有多於一部的情況比比皆是(的士司機隨時有三、四部置於駕駛盤前),這顯示科技普及大眾化,網絡服務收費廉宜,達到連小學生也能負擔的境地。「吳陳比武」(1954年)的年代,資訊匱乏,與現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令人訝異的是,在資訊氾濫的廿一世紀,竟然仍有不只一位「大師」......
  • 百練自得

    「練」什麼「得」什麼,乃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種「豆」總不會得「瓜」。不少武術師傅都只重視招式,卻忽視實戰時的情緒變化;多位「大師」與搏擊手較量,輕易被擊倒,皆因沒有練習、沒有體驗過毫不留情的自由搏擊賽(練習/正式比賽/實戰),所以在與人交鋒時,無法處理臨場的威脅和壓力,當「大師」發覺對手的反應與徒弟的極之不同,平日只用手指向徒弟,對方已飛彈丈外,露出驚訝和痛苦表情......
  • 由「吳陳比武」說起

    人類祖先的語言在何時出現,眾說紛紜,專家也無一致定論;而文字出現的時間,因有實質文物證據留存,可推斷約在五千多年前,較無爭議;電影發明至今只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而對武壇和新派武俠小說影響深遠的「吳陳比武」,是香港(澳門舉行)最早存有視像記錄的擂台比武,所以由這件盛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