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李小龍猝逝半世紀

李小龍猝逝半世紀

1973年新春期間,我家三兄弟用利是錢,由長兄往裕民坊「寶聲戲院」排隊幾小時,以三元一票前座價格預購門票,欣賞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造夢也沒有想到,暑假時聽到武功高強的李小龍暴斃消息,當時的震撼,至今記憶猶新,轉眼間,今年七月廿日已是李小龍逝世五十週年。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李小龍英年早逝,全球粉絲當然不捨,從好的方面設想,他活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那麼年輕和充滿魅力。

武道拓荒者

李小龍的突破和貢獻,在於六十年代,他已採用科學方法練武:看超八米厘紀錄片研究西洋拳名將動作、用變速跑法加強心肺功能、重量訓練增肌與力、還有神經系統訓練、用護具作全接觸與無限制搏擊練習等,在五十多年前十分前衛,他若從書本發現自己不懂的招數,會找人實驗和測試招式可行性,建立程序記憶和肌肉記憶;為了提升認識自己與自我覺察能力,研讀各大思想家的經典著述1,其苦心孤詣全方位研究武道,縱觀古今武林罕見!他研究武學的成果(主動學習),比許多追隨傳統、囫圇吞棗的大師(被動學習),豐碩得多。

以平磅(pound for pound)論,他是極棒的武術家;無論大家認為李小龍「無敵」與否,都不礙我們欣賞和拜服他的創見和武藝,就如拳王「阿里」(Muhammad Ali)之偉大,非關未嚐敗績(六十一戰五十六勝五敗)2,而是眾多元素的總合。有動作影星自詡骨骼粗壯和擅高難度動作,想將李小龍比下去,卻捉錯用神,李小龍的身份是武術家,壓根兒不是擅翻騰的雜耍表演(另一種專業);泰國拳王未必能一字馬或翻跟斗,但誰敢跟他來一場實戰?

夏蟲不可語冰;空中飛鳥無需嘲笑水中魚不曉飛翔,魚兒也不必看扁鳥兒不懂潛泳;「青蛙媽媽」根本毋須與「牛」比較!

資訊氾濫 真偽混雜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智能手機無處不在;網路視頻片段氾濫,內容質素良莠不齊,因YouTuber入行門檻低,而他們的收入與視頻點擊率成正比,所以都爭相採用嘩眾取寵的標題吸睛3,標題、內容和畫面不相符或誇張失實的例子多不勝數,當中內容又區分準確和錯誤兩類,再可細分蓄意和粗疏的胡說八道,觀眾要懂得分析和求證,不可盡信;例如,有指李小龍的「世界紀錄」4,包括雙節棍代球拍擊敗乒乓球好手,事實上,這片段來自諾基亞手機電視廣告,主角當然不是「本尊」;又煞有介事說「根據數據報告」(According to the data report),李小龍可單次做一千五百次掌上壓、單手可做四百次、兩指可做二百次、單指可做一百次?卻沒有具體列明「數據」出處,企圖蒙混過關;再瞎扯李小龍拳重可與阿里比擬等等5,穿鑿附會,為求點擊率,無所不用其極,武術門外漢龍迷當然樂見偶像被捧到「天下無敵」,不過對於求真的精神沒有好處,選擇性地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的想法或假設,屬於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這與李小龍對武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剛好南轅北轍。

龍迷概分武術門外漢和武者兩種;前者傾向不理性高估和神化李小龍的功夫,而後者(具實戰經驗)就較理性和客觀。

在流傳的李小龍照片中,包括以下三幀西洋拳比賽照片,其實這三幀照片最少來自兩場拳賽,其中一張照片,拳手的鞋襪顏色與另外兩張的不同,如果當中真有李小龍的話,最少有一張照片他不在相中。6

科技助重生

《薄伽梵歌》:「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

幾十年來,出現過無數的仿龍者,模仿李小龍的髮型、衣著和武打動作、招牌表情和怪叫等,發展漸趨成熟的「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可將演員的面部換上李小龍的樣子,幾可亂真,「皮相」無懈可擊,可是氣場卻是另一回事,就如品味一樣,無法言說,知識的多寡決定品味的有無,用價值百萬名牌衣著、手錶裝身卻欠缺品味的人,舉目可見;李小龍的自信和態度,來自他多年來對武術的熱愛,博覽群書、深入鑽研、苦練和實踐,其私人筆記內容,顯示下過的苦功和智慧,其他武打明星無出其右;與各範疇大師相似,李小龍瞭解心思跳躍,靈感出現瞬間不把它記錄下來,就會在頃刻之間消逝。

仿龍者處於兩難局面,他們要模仿李小龍做過的動作,才可以比較相似度,然而做未出現過的招式,人們又無法感知此人正在扮李小龍,又或覺得他不酷似。問題是,如果看仿龍者做龍哥曾做的動作,何不直接欣賞「原裝正版」?

仿龍電影以至電腦動畫的出現,反映影迷對李小龍的懷念,希望他「復活」和「重生」!

假如截拳道是論文

假如截拳道是論文,仿龍者只是抄襲研究結論而已,藝術家、畫家或者各種研究人員的草圖或筆記,經常遠比已發表的作品為多;有一次,女兒對我說:「爸爸,你有好多運動比賽獎盃啊!」「你知道嗎?爹哋沒有得獎的次數比這裡獎盃更多啊!」另一次,女兒看我的棟篤笑錄像,看得哈哈大笑,我說:「這次表演,已是第五十一次的演出了!前五十次是排練!」

論文背後的海量資料,當然非一般人能理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指出「模仿是懶惰的做法」,藝術家的傑作,經常由意念產生眾多選項,孕育出成品,就如三文魚產卵數千顆,許多在孵化前已死掉,一些則在幼魚期夭折,只有少數能存活長大;李小龍的武藝,是他多年研習:丟棄糟粕,採納有用的成果;模仿者就算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劇作和十四行詩倒背如流,他仍然不是莎士比亞;模仿者就算將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全部臨摹一次,他仍然不是梵谷。迷哥迷姐模仿偶像,本來就是「天性」。

李小龍給我們的其中一個啟示,就是要了解自己,不少人都非常明白傳統,卻不了解自己;許多人都非常清楚龍哥生平和軼事,卻未必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只會做自己,而非「扮演」或「模仿」李小龍。

另類仿龍者

五十年來,女性「仿龍者」較罕見。

日本龍迷母女森累珠和森田ヨーコ是異數,她們另闢蹊徑,戲仿李小龍經典武打場面,難得母女同是超級龍迷,她們的二次創作極富娛樂性,與一般的仿龍者,剛好形成強烈對比,她們以低成本土炮形式製作,將經典場面「完全再現」,特色是在畫面加入原裝李小龍電影場面畫中畫,讓觀眾作比較,其視頻作品點擊率十分不俗。

此外,今年十二歲的今井流星(Ryusei Imai)是年紀較小的仿龍者,精靈可愛,身手敏捷,肌肉結實,速度與肌力都不遜成人,甚受龍迷關注,他與森累珠和森田ヨーコ母女相似,模仿李小龍經典武打場面,尤其擅長雙節棍,動作與對白都與電影畫面同步,與其他童星相類,「老積」的表現引起注目,獲得若干訪問和演出的機會,如果今井流星日後在體育界或格鬥界發展,應有一番作為,只是年紀小小,心智還未成熟,就活在李小龍影子之下,加上廣受關注,對成長是否美事?天曉得!或許有一天他會問:「我是誰?」

有些李小龍的紀念品標榜限量版另加獨立編號,以示珍貴,售價不菲,其實看官自己才是世上唯一的,你我都毫不例外;世上沒有一本書或現成的資料,詳盡闡釋「你是誰」,這個大哉問,只有留待讀者親自踏上自我探索之旅,這趟旅程有如人的「生與死」,沒有他人可以代勞!7趙州禪師說:「像小便這麼簡單的事,還得我自己去做,何況成佛的大事,別人豈能代替得了?」 

1 包括容格(Carl Jung)、羅哲斯(Carl Rogers)、坎伯(Joseph Campbell)、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沃茨(Alan Watts)、赫塞 (Hermann Hesse)、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和卡耐基(Dale Carnegie)等的著作。

2 重量級拳王洛奇•馬西安諾(Rocky Marciano 1923-1969),四十九戰全勝,在不同的「偉大」排名榜,經常排在阿里(Muhammad Ali)、祖路易(Joe Louis)和積莊臣(Jack Johnson)之後。

3 例如「史泰龍挑戰李小龍」、「壹拳將對手肺打裂開」或「xxx被李小龍暴打」等。

4 健力士網站(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關於李小龍的紀錄有(一)在電視遊戲中出現最多的真實武術家角色;(二)與綜合格鬥家伊士敦(Mike Easton)對打的電腦動畫視頻,超過一千八百八十七萬點擊。許多所謂李小龍的「世界紀錄」,都是子虛烏有,為點擊率而瞎扯。

5 拳力與體重和出拳速度相關,古典力學公式為:P=mv(P是momentum動量,m是mass質量,v是velocity速度),李小龍只有一百三、四十磅,而阿里則重二百多磅,兩者速度不相上下的話,仍然是阿里拳力比較重,否則格鬥比賽毋須以體重區分等級。

6 「圖一」最早見於”Bruce Lee:The Untold Story,”by Grace,Robert & Agnes Lee, Unique Publications, 1986。

7 關於「自我了解」,可參考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之「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又稱Self smart。

Text:Roger 
Photo:網上圖片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7月號